A. 峰位置(衡量被测物极性) B. 保留时间(定性) C. 峰宽(衡量柱效) D. 峰面积(定量)
A. 达到规定的理论板数 B. 固定相和流动相比例适当 C. 分离度R应大于1.5 D. 色谱峰拖尾因子T在0.95-l.05之间
A. 色谱柱进样端固定液流失 B. 色谱柱内固定液分布不均匀 C. 色谱柱内固定液性能改变 D. 流失的固定液污染了检测器
A. 选择粒度为3~5μm的固定相 B. 降低固定相的粒度分布 C. 选球形固定相 D. 匀浆装柱
A. 检测灵敏度 B. 比移值 C. 分离效能 D. 拖尾因子 E. 重现性
A. 分配色谱法 B. 吸附色谱法 C. 凝胶色谱法 D. 离子交换色谱法 E. 平面色谱法
A. 硅胶 B. 氧化铝 C. 聚酰胺 D. 羧甲基纤维素钠 E. 大孔吸附树脂
A. 硅胶H B. 硅胶G C. 羧甲基纤维素钠 D. 氧化铝 E. 煅石膏
A. 薄层板使用前应进行活化 B. 样品溶液最好使用极性小的溶剂 C. 点样量一般不超过20μl D. 样品展开时可随时打开展开缸
A. 喷雾显色 B. 浸渍显色 C. 熏蒸显色 D. 加温显色 E. 冻干显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