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一些老百姓遭遇了社会不公,他们向记者的爆料中往往会有“不平则鸣”的抗争意识,在怨恨累积、无法排遣的情绪下可能会对事实进行修补或遮掩。这种情况下,一个成熟的深度报道记者,一方面会保持对老百姓的同情和体恤之心,另一方面又会始终保持警惕,不会轻易地被弱者提供的材料所左右。

A. 对
B. 错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1993年7月30日《南方周末》第五版“人与法”了表了一篇题为《袭警案》的报道,由于这篇稿件的可读性强,作者又是该报熟悉的老作者,所以轻率决定发稿,以致酿成大错。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有些消息源过去值得信赖,但未必现在或将来依旧值得信赖。

A. 对
B. 错

任何时候,记者编辑都要保持独立判断,对消息源的可信度进行审慎评估。

A. 对
B. 错

通常来说,一般需要两个以上的消息源,而且相互独立的消息源对同一事实的描绘基本一致,才能基本确认新闻事实。

A. 对
B. 错

如果你这个报道是揭露某一个人的私生活问题,如果和公共利益基本无关,这个报道题材也值得使用匿名消息源。

A. 对
B. 错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