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之说:“言白所以名色,言马所以名形也;色非形,形非色也。夫言而形不当与;言形则色不宜从。今合以为物,非也。”这一观点错误在于割裂了
A.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查看答案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写到:“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这说明
A. 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是曲折的
B. 历史发展规律盲目地起作用
C. 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统筹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坚持统筹兼顾的哲学依据是
A. 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
B.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前提
C. 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无条件的
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这句话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 事物的质具有不确定性
B. 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C.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D. 矛盾双方是相互贯通的
马克思曾经指出,古代国家灭亡的标志不是生产过剩,而是达到了骇人听闻和荒诞无稽程度的消费过度和疯狂浪费。对一个国家来说,奢靡之风抬头,如同衰亡的种子破土,政权的倾覆与事业的衰败往往由此而始。由此,我们一定要牢记“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的古训,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扫除。“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蕴含的哲理是
A.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 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D. 量变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