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水中溶解氧为饱和状态时,空气中的氧不断的溶解在地面水的过程 B. 水中溶解氧为不饱和状态时,空气中的氧不断的溶解在地面水的过程 C. 水中溶解氧为饱和状态时,水中氧逐渐逸散到空气中的过程 D. 水中溶解氧为不饱和状态时,水中氧逐渐逸散到空气中的过程
A. 1.5mg/L B. 1.3mg/L C. 1.37mg/L D. 1.9mg/L
A. 恢复、增强好氧降解有机物活力,污染物质得以净化 B. 提高水体内溶解氧水平 C. 增加鱼虾的产卵数量 D. 减缓底泥释放磷的速度,从而消除黑臭,改善河道水质
A. 能增加 B. 不能增加 C. 降低
A. 跌水 B. 叠水 C. 瀑布 D. 提水
A. 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B. 氧气溶解速率 C. 是否移动曝气 D. 曝气氧源是否为纯氧
A. 水体内溶解氧水平提高 B. 恢复和增强水体内好氧降解有机物的微生物活力,使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得以净化 C. 能加快底泥释放磷的速度 D. 恢复河道的生态环境和自净能力
A. 跌水高度 B. 跌水深度 C. 跌水面宽度 D. 跌水流量
A. 水力跌水复氧措施对天然河道去除水体中氨氮、COD好于硬化河道 B. 在具有一定坡度的地方,如山地、丘陵地带建造人工湿地可以利用地势条件使跌水高度尽量高些,因为跌水高度越高,复氧量越大 C. 通过设置更多、更细的湿地出水管道或在管道上钻一些出水小孔以实现分流增氧 D. 跌水曝气的充氧效果是随着跌水深度增加而减小,建议跌水水深:0.6m>H>0.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