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8.9~10mmol/L B. ≥11.1mmol/L C. ≥6.0mmol/L D. ≥7.0mmol/L E. ≥8.9mmol/L
A. 邻甲苯胺法 B. Folio-吴法 C. 葡萄糖脱氢酶法 D. 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法 E. 葡萄糖氧化酶-氧电极法
A. 尿白蛋白 B. 空腹血浆胰岛素浓度 C. 葡萄糖胰岛素钳夹技术 D. 血和尿酮体测定 E. 血乳酸和丙酮酸测定
A. 血胰岛素测定 B. 糖化蛋白测定 C. 尿白蛋白 D. 葡萄糖胰岛素钳夹技术 E. 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
A. 体重≥120%标准体重者 B. 存在与糖病发病高度相关的因素 C. 所有年满30岁的人 D. 高血压症患者 E. 育过>9kg体重的胎儿的妇女
A. 其形成是一个缓慢的、不可逆的、非酶促反应过程 B. 糖基化可发生在血红蛋白的α链和β链上 C. 测定采用动脉血标本 D. 可根据其所带电荷不同而将其分离 E. 反映的是过去6-8周的平均血糖浓度
A. 反映过去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B. 是血清果糖的的主要成分 C. 是糖尿病近期控制水平的监测指标 D. 可替代糖化血红蛋白 E. 当患者有急性全身性疾病时,能更准确地反映短期内平均血糖的变化
A. 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 B. 葡萄糖氧化酶-氧电极法 C. 葡萄糖脱氢酶法 D. 已糖激酶法 E. 邻甲苯胺法
A. HbAlC≤6.5% B. HbAlC≥6.5% C. HbAlC≤7.0% D. HbAlC≥7.0% E. HbAlC≥5.7%
A. 多见于2型糖尿病患者 B. 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 C. 各种原引起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增加是其诱因 D. 血酮体常>5mmol/L E. 表现为广泛的功能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