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h B. 3h C. 2h D. 6h
A. 规范性 B. 技术性 C. 科学性 D. 强制性
A. 对于影响公共防洪安全的防护对象,应按其自身和公共防洪安全两者要求的防洪标准中较高者确定 B. 兼有防洪作用的路基、围墙等建筑群、构筑物,其防洪标准应按防护区和该建筑物、构筑物的防洪标准中较低者确定 C. 遭受洪灾或失事后损失巨大,影响十分严重的防护对象,可采用高于本标准规定的防洪标准 D. 遭受洪灾或失事后损失及影响均较小或使用期限较短及临时性的防护对象,可采用低于本标准规定的防洪标准
A. 机动车车行道最小纵坡为0.4% B. 主干路最大纵坡为10% C. 非机动车规划纵坡宜小于2.5% D.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道路,其纵坡应按机动车车行道的纵坡取值
A. 小于5% B. 大于5% C. 为5%~8% D. 大于8%
A. 大于15% B. 大于30% C. 小于15% D. 小于30%
A. 3 B. 5 C. 6 D. 7
A. 需要扩大用地规模时,宜选择荒地、薄地 B. 需要扩大用地规模时,不占或少占耕地、林地和牧草地 C. 镇建设用地宜选在远离生产作业区的位置 D. 镇建设用地应包括除水域和其他用地类外的其他8大类用地 E. 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为规划范围内的建设用地面积除以常住人口数量的平均数量,人口统计应与用地统计的范围相一致
A. 在城市水系的下游并符合供水水源防护要求 B. 在城市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C. 靠近污水、污泥的排放和利用地段 D. 应有方便的交通、运输和水电条件
A. 人行出口间距为90m B. 机动车对外出入口的间距为160m C. 小区内主要道路有两个出入口 D. 居住区内主要道路有3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