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可掩盖药物不良臭味 B. 可提高药物稳定性 C. 硬胶囊规格中000号最小,5号最大 D. 刺激性强,易溶性药物不宜制成胶囊剂 E. 胶囊剂可弥补其他固体剂型的不足
A. 滴丸可内服,也可外用 B. 液滴越大,滴丸的圆整度越好 C. 滴丸属速效剂型,不能发挥长效作用 D. 用压制法制成的滴丸有球形与其他形状的 E. 用滴制法制成的球形制剂均称滴丸
A. 离子化作用 B. 电位差 C. 水化作用 D. pH E. 吸附作用
A. 水丸 B. 糖丸 C. 糊丸 D. 滴丸 E. 蜡丸
A. 黏合剂 B. 润湿剂 C. 吸收剂 D. 润滑剂 E. 稀释剂
A. 作为稀释剂 B. 作为矫味剂 C. 作为着色剂 D. 产生一定的药效 E. 改善外观性状
A. 25%(g/ml) B. 30%(g/ml) C. 45%(g/ml) D. 60%(g/ml) E. 85%(g/ml)
A. 稀释法 B. 渗漉法 C. 浸渍法 D. 煎煮法 E. 水蒸气蒸馏法
A. 不耐热的药物 B. 易溶于水的药物 C. 易水解的药物 D. 具有一定黏性的药物 E. 以上均不是
A. 可溶性颗粒剂 B. 混悬性颗粒剂 C. 泡腾颗粒剂 D. 酒溶性颗粒剂 E. 块状冲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