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网络的拓扑结构不同 B. 网络中计算机操作系统不同 C. 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均不同 D. 数据链路层协议相同,物理层协议不同
A. 随着通信子网负载的增加,吞吐量也增加 B. 网络结点接收和发出的分组越来越少 C. 网络结点接收和发出的分组越来越多 D. 随着通信子网负载的增加,吞吐量反而降低
A. 物理层协议可以不同,而数据链路层及其以上的高层协议必须相同 B.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协议可以不同,而数据链路层以上的高层协议必须相同 C.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协议可以不同,而网络层以上的高层协议必须相同 D.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及高层协议都可以不同
A. 目的网络和到达目的网络的完整路径 B. 所有目的主机和到达该目的主机的完整路径 C. 目的网络和到达该目的网络路径上的下一个路由器的IP地址 D. 目的网络和到达该目的网络路径上的下一个路由器的MAC地址
A. I和II B. II和III C. III和IV D. I和IV
A. 动态路由选择需要维护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信息,而静态路由选择只需要维护部分拓扑结构信息 B. 动态路由选择可随网络的通信量或拓扑变化而自适应地调整,而静态路由选择则需要手工去调整相关的路由信息 C. 动态路由选择简单且开销小,静态路由选择复杂且开销大 D. 动态路由选择使用路由表,静态路由选择不使用路由表
A. 静态路由有时也被称为非自适应的算法 B. 静态路由所使用的路由选择一旦启动就不能修改 C. 动态路由也称自适应算法,会根据网络的拓扑变化和流量变化改变路由决策 D. 动态路由算法需要实时获得网络的状态
A. (5,6,0,9,6,2) B. (11,6,0,3,5,8) C. (5,11,0,12,8,9) D. (11,8,0,7,4,9)
A. 仅相邻路由器需要交换各自的路由表 B. 全网路由器的拓扑数据库是一致的 C. 采用洪泛技术更新链路变化信息 D. 具有快速收敛的优点
A. Prim最小生成树算法 B. 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 C. Kruskal最小生成树算法 D. 拓扑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