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结核杆菌 B. 放线菌 C. 厌氧菌 D. 衣原体 E. 金黄色葡萄球菌
A. 治疗患牙 B. 取出金属义齿 C. 洁牙 D. 拔除残根 E. 牙槽突修整
A. 鼻根至两侧口角区域 B. 鼻底至两侧口角区域 C. 双侧睑裂至鼻底 D. 双侧睑裂至颏点 E. 双侧口角至颏点
A. 挑刺挤压 B. 局部清洁 C. 全身应用抗生素 D. 药物试验 E. 高渗盐水湿敷
A. 磨除表面少许釉质(约0.1mm),用适当的氟化物处理 B. 树脂材料充填 C. 多吃含钙的食物 D. 多使用漱口水 E. 不用处理
A. 釉质脱钙 B. 白色斑块 C. 正畸粘结剂的残留 D. 再矿化斑块 E. 继发龋
A. 轻中度牙列拥挤 B. 釉质发育不良患者 C. 成年患者 D. 上、下牙弓牙齿大小比例不调 E. 患者口腔卫生状况良好
A. 恒牙胚因外伤、异位、萌出道异常,使乳牙根完全或部分未被吸收而滞留 B. 恒牙早萌,X线片显示恒牙根尚未形成或仅有近颈2/3牙根形成 C. 肿、牙瘤、牙龈纤维组织增生等妨碍了恒牙的萌出 D. 萌出道异常的恒牙常压迫邻牙牙根,造成牙根吸收 E. 多生牙或残根使恒牙的萌出道受阻
A. 6124537 B. 6124357 C. 6123457 D. 6125437 E. 6123547
A. 外伤 B. 恒尖牙阻生 C. 先天缺失 D. 龋齿 E. 以上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