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布氏姜片吸虫病 B. 卫氏并殖吸虫病 C. 日本血吸虫病 D. 斯氏狸殖吸虫病
A. 水样便 B. 糊状便 C. 脓血便 D. 果酱样便
A. 吡喹酮 B. 蒿甲醚 C. 青蒿琥酯 D. 酒石酸锑钾 E. 甲苯达唑
A. 发病前2周至3个月有疫水接触史 B. 以发热、肝脏肿大与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伴有肝区压痛、脾肿大、咳嗽、腹胀及腹泻等 C. 粪检查获血吸虫卵 D. 环卵、血凝、酶标、胶乳等血清免疫学检查阳性(环卵沉淀试验环沉率>3%及(或)间接血凝滴度>1:10酶标反应阳性,胶乳凝集试验滴度>1:10) E. 以上均是
A. 晚期血吸虫病肝代偿机能极差者 B. 体质极度衰弱处于恶液质状态者 C. 急、慢性传染病发作期 D. 精神障碍者 E. 肾功能严重障碍者
A. 虫卵阻塞血管 B. 卵内毛蚴分泌物致超敏反应,肉芽肿形成 C. 卵内毛蚴分泌物致炎症反应 D. 虫卵沉积破坏组织
A. 肝 B. 肾 C. 脑及肺 D. 生殖器官
A. 雌.雄同体,水.陆两栖 B. 交配最盛时期为4.5月份 C. 圆锥形,长度不超过1cm、宽度不超过4mm D. 螺旋一般为6~9个,螺壳口附近有厣和唇脊
A. 传染源排出虫卵 B. 虫卵在水中孵出毛蚴 C. 毛蚴侵入中间宿主钉螺 D. 螺内发育逸出尾蚴 E. 尾蚴感染终宿主
A. 社会制度 B. 文化素质 C. 生产方式及生活习惯 D. 农田水利建设 E. 人口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