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右侧椎体旁1cm B. 右侧椎体旁 C. 右侧椎体旁2cm D. 右侧横突旁1cm E. 右侧横突旁2cm
A. 第2颈椎水平 B. 第4颈椎下缘 C. 上颌窦1/2处 D. 包括上颌窦 E. 第二棘突后0.5~1.0cm
A. 原发病灶 B. 原发病灶,转移的淋巴结 C. 原发病灶,转移的淋巴结和存在的亚临床灶 D. 原发病灶,存在的亚临床灶 E. 原发病灶上下各放疗3cm
A. 原发病灶、已知的转移淋巴结 B. 原发病灶和受侵的邻近组织 C. 原发病灶、已知的转移淋巴结和受侵的邻近组织 D. 残留的肿瘤及瘤床 E. 残留的肿瘤、瘤床和需要预防照射区域
A. 靶区薄层,靶区外厚1cm的混合扫描技术 B. 全范围薄层扫描 C. 全范围层厚1cm扫描 D. 靶区7mm扫描,靶区外厚2cm混合扫描技术 E. 全范围层厚1cm扫描
A. 真骨盆壁 B. 真骨盆壁内1cm C. 真骨盆壁外1cm D. 真骨盆壁外2cm E. 真骨盆壁内2cm
A. 颈部前野照射双侧颈部淋巴结时,下颌和平时一样放松 B. 喉癌时,下颌尽量抬高 C. 治疗声门下区癌时,肩部可以向上耸 D. 垂体瘤时,下颏尽量压低,头前倾 E. 髓母细胞瘤时,采取仰卧位
A. 股骨头前1/3处 B. 股骨头1/2处 C. 股骨头后1/3处 D. 股骨头后3/4处 E. 包括股骨头
A. 过体中线健侧1cm B. 过体中线健侧0.5cm C. 过体中线2cm D. 过体中线患侧1cm E. 过体中线患侧0.5cm
A. 患者一般为仰卧位 B. 上界一般放在腰5下缘,下界根据肿瘤下界距离肛门口的距离而定 C. 前界放在股骨头1/2处 D. 后界可放在骶骨1/2处 E. 后界放在尾骨尖后缘1cm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