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成熟红细胞 B. 晚幼红细胞 C. 中幼红细胞 D. 早幼红细胞 E. 原始红细胞
A. 抗原的水解产物 B. 有免疫原性的蛋白质 C. 半抗原 D. 可被巨噬细胞吞噬的物质 E. Na<sup>+</sup>
A. 嗜酸性和中性粒细胞 B. 毛细血管基底膜细胞 C. M细胞 D. 嗜碱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 E. NK细胞
A. 4×10<sup>9</sup>/L B. 5×10<sup>9</sup>/L C. 10×10<sup>9</sup>/L D. 15×10<sup>9</sup>/L E. 20×10<sup>9</sup>/L
A. 比α颗粒小 B. 每个血小板中有4~8个 C. 其高电子密度是由于含有较多的钙 D. 颗粒内ATP与ADP比例为2:1 E. 血小板活化时会释放致密颗粒中的ADP
A. 淋巴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 B. 淋巴细胞居住休整增殖的场所 C. 淋巴细胞和其他细胞信号传导的基地 D. 淋巴细胞和其他细胞相互作用的基地 E.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起点、中途站和归巢的终点
A. 不耐酸,耐碱 B. 可引起败血症 C. 常见的食物中毒病原菌 D. 嗜盐 E. 病后免疫力不强
AG是指血清中未测定阴离子与未测定阳离子之差 B. 血清AG水平主要受有机酸根、HPO<sup>2-</sup><sub>4</sub>、SO<sup>2-</sup><sub>4</sub>等酸性物质影响 C. 乳酸酸中毒可导致血清AG升高 D. 酮症酸中毒可导致血清AG降低 E. AG是评价体液酸碱状况的指标
A. 6-磷酸果糖 B. 糖原 C. 果糖 D. 半乳糖 E. 糖异生途径
A. 减少样品用量,尽可能增大样品稀释倍数 B. 设定多波长测定技术 C. 利用特异性的酶促反应(如酶偶联反应技术)来增加反应的特异性 D. 方法学上应用合适的表面活性剂以及双(多)试剂分析技术以达到有效的降低血液内源性干扰的目的 E. 采用透析或层析的方法去除样品中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