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某政府投资工程于2009年6月组织施工招标资格预审。资格预审文件采用《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2007年版)编制,审查办法为合格制,其中部分审查因素和标准见下表:<br>招标人受理了12份资格预审申请文件,其中申请人12的资格申请文件是在规定的资格预审文件递交截止时间后2分钟收到的。招标人组建了资格审查委员会,对受理的12份资格申请文件进行审查,审查过程有关情况如下:<br>(1)申请人1同时是联合体申请人10的成员,资格审查委员会要求申请人1确认是参加联合体还是独自申请。在规定的时间内,申请人1确认其参加联合体,随即撤回其独立的资格申请。资格审查委员会确认申请人1的申请合格;<br>(2)申请人2不具备相应资质,使用资质为其子公司的资质,资格审查委员会认为母公司采用子公司资质申请有效;<br>(3)申请人3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已过,资格审查委员会要求申请人3提交重新申领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原件。在规定的时间内,申请人3重新提交了其重新申领的安全生产许可证,资格审查委员会确认其申请合格;<br>(4)招标人临时要求核查申请人资质证书原件,申请人4提交的申请文件虽符合资格预审文件要求,但未按照要求提供资质证书原件供资格审查委员会核查,资格审查委员会据此判定申请人4不能通过资格审查;<br>(5)申请人5在2008年10月因在投标过程中参与串标而受到了暂停投标资格一年的行政处罚,资格审查委员会认为其他外部证据不能作为审查的依据,依据资格预审文件判定申请人5通过了资格审查。<br>其他申请文件均符合要求。<br>经资格审查委员会审查,确认申请人1、2、3、5、6、7、8、9、10、11和12通过了资格审查。<br>[问题]<br>指出以上资格审查过程有哪些不妥之处,分别说明理由。


问答题

某国家机关办公楼建设项目,财政预算约8000万元人民币,项目前期审批手续已完成,施工图样已具备且满足深度要求,招标人委托某招标公司对该工程施工组织公开招标,并决定采用资格后审方法,招标公司拟定的招标方案部分内容如下:<br>(1)招标公告发布的同时开始发售招标文件,并要求招标文件购买人在购买招标文件时即提交投标保证金100万元。<br>(2)分两批组织购买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进行现场踏勘。<br>(3)召开投标预备会。<br>(4)向提出问题的招标文件购买人发出招标文件的书面澄清文件。<br>(5)组织开标会议,接受投标文件并开标。<br>(6)组织资格审查和原件复核工作。<br>(7)从招标人提供的专家名单中随机抽取评标专家。<br>(8)组织评标委员会评标,评标委员会出具评标报告。<br>(9)与中标候选人就中标价格进行谈判,发出中标通知书。<br>(10)招标人与中标人签订书面合同。<br>招标公司根据项目计划工期较短,且预计物价波动幅度较小的具体情况,建议招标人选用固定总价合同。<br>招标公司在招标方案中向招标人建议,除了办公楼工程通过招标选定施工总承包单位之外,还应将大楼的精装修工程、弱电工程、电梯工程等单独进行专业承包的招标。<br>[问题]<br>1.招标方案中,哪些工作存在不妥之处?为什么?<br>2.招标公司建议选用固定总价合同是否合理?为什么?<br>3.招标公司在招标方案中提出的将专业工程单独招标的建议是否合理?为什么?


火星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