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垂体肿 B. 垂体泌乳素微腺 C. 颅咽管瘤 D. 脑膜瘤 E. 垂体萎缩
A. 横断位扫描鞍区CT检查一般需作增强扫描 B. 冠状位扫描最常用 C. 冠状位扫描,先摄取头颜侧位定位像,扫描层面尽可能与鞍背平行或与鞍底垂直 D. 垂体微腺瘤放大动态扫描无意义 E. 层厚和层间距视蝶鞍大小选择2~3mm,扫描范围包括整个鞍区
A. 能清楚地观察微腺瘤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 B. 增强扫描的早期阶段,在增强的垂体组织内微腺瘤呈局限性低密度影,边界多数清楚 C. 晚期阶段,微腺瘤多呈低密度病灶 D. 晚期阶段,微腺瘤可呈等密度灶 E. 晚期阶段,微腺瘤可呈高密度病灶
A. 根据不同的部位和病变灵活选用窗宽和窗位 B. 若病变和周围组织密度接近时,可适当调窄窗宽 C. 若伪影较多或需观察局部组织丰富层次,可调低窗位,并适当调宽窗宽 D. 鞍区CT图像常用软组织窗和骨窗 E. 软组织窗WWw80~100Hu,WL35Hu左右
A. 鞍区横断位扫描 B. 鞍区增强扫描 C. 鞍区冠状位扫描 D. 常规头部扫描 E. 调整合适窗宽和窗位
A. 先天性耳道畸形 B. 听神经瘤 C. 老年性耳聋 D. 化脓性中耳炎 E. B.听小骨骨折
A. 患者的体位成标准的头颅前后位 B. 颞骨横断位扫描常用0°和30°断面 C. 0°轴位扫描时,头稍仰,使听眶线与床面垂直 D. 30°轴位扫描时,头稍前屈,使听眉线与平床面垂直 E. 30°轴位扫描时,扫描基线为听眦线
A. 都图像需双例对称放大或重建放大后摄影 B. 增强扫描图像用软组织窗影 C. HRCT图像用特殊的窗口核术,WW3000-4000Hu,WL350~450Hu D. 外耳道闭锁图像应包括全耳部皮肤 E. 观察听骨链和内耳情况使用伤真内镜及3D重建软件
A. 横断位扫描患者仰卧,先扫头颇位定位像 B. 横断位扫描,扫描层面与硬腭平行 C. 横断位扫描,扫描范围从硬腭至蝶窦 D. 冠状位扫描,扫描层面平行于上领后缘或与听线垂直 E. 层厚5mm,层间距5mm
A. 扫描体位为头都顶位或顶颌位 B. 扫描层面平行于上颌案上缘或与听眦线垂直 C. 扫描范围从多后壁起至额案前壁止 D. 层厚5mm,层间距5mm E. 用非螺旋扫描方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