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不满14周岁的人 B. 又聋又哑的人 C. 生理性醉酒的人 D. 病理性醉酒的人
A. 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 B. 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C. 不满16周岁的人 D. 未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人
A. 一般主体与特殊主体 B. 自然人主体与单位主体 C. 成年人主体与未成年人主体 D. 单独主体与共同主体
A. 追究刑事责任 B. 不追究刑事责任 C. 从轻、减轻处罚 D. 责令他的家长加以管教
A. 乙不构成犯罪,甲构成盗窃罪的间接正犯 B. 甲构成盗窃枪支罪,乙构成盗窃罪 C. 甲、乙构成盗窃罪的共犯 D. 对乙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A. 刑事责任能力中的辨认能力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在刑法上的意义、性质和后果的分辨认识能力 B. 对于盲人犯罪应当从轻、减轻、免除处罚 C. 因不满14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人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D.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完全刑事责任
A. 精神病人的行为造成危害结果的不负刑事责任 B. 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C. 《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的8种犯罪,是指具体犯罪行为而非具体罪名 D. 刑事责任能力是行为人行为时的犯罪能力与承担刑事责任能力的统一
A.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 B. 只要是以单位名义实施犯罪,不论违法所得是否归单位,均以单位犯罪论 C. 在单位犯罪的情况下,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时,其刑罚必须轻于自然人犯该罪时的刑罚 D. 单位犯罪中的转嫁制是指单位犯罪的只对单位予以刑罚处罚而对直接责任人员不予处罚
A. 15周岁的甲与18周岁的乙使用暴力轮奸幼女 B. 15周岁的赵五贩卖海洛因9000克 C. 15周岁的马六绑架其堂弟索财未果而将其杀死 D. 15周岁孙李非法拘禁他人,在拘禁过程中使用暴力将其致残
A. 甲、乙、丙为了更好的从事走私犯罪活动而出资设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 B. 甲、乙、丙出资设立的公司成立后,专门从事生产、销售伪劣产品 C. 某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以公司名义印刷非法出版物,所获收益由他们二人平分 D. 为了公司利益,某公司董事长指使其一员工将与其竞争的另一公司董事长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