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行皮下注射,进针角度90° B. 不可在发炎、有瘢痕、硬结处注射 C. 进针不能有回血 D. 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E. 注射剂量要准确
A. 对症护理 B. 辨病护理 C. 辨证施护 D. 异病同护 E. 标本同护
A. 轻度发绀 B. 显著发绀 C. 三凹征明显 D. 干咳、胸痛 E. 动脉血PaC0<sub>2</sub>>12.0kPa
A. 塞因塞用 B. 通因通用 C. 热因热用 D. 热因热用 E. 以寒护寒
A. 撤下床头牌 B. 浸泡消毒便盆、尿壶 C. 垫褥和棉胎置阳光下暴晒6h D. 立即铺暂空床 E. 消毒液擦拭床及床旁桌、椅
A. 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 B. 高流量、高浓度持续给氧 C. 低流量间断给氧 D. 乙醇湿化给氧 E. 加压给氧
A. 0.01%~0.02% B. 0.5%~2% C. 0.5% D. 0.55% E. 0.6%
A. 禁用TAT注射 B. 备好抢救物品,直接注射TAT C. 注射肾上腺素等药物抗过敏 D. 采用脱敏疗法注射TAT E. 再做过敏试验并用生理盐水做对照试验
A. 急性肾小管损害 B. 急性肾炎早期 C. 急性肾炎晚期 D. 慢性肾炎早期 E. 慢性肾炎晚期
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 C. 《侍疾要语》 D. 《本草纲目》 E. 《中医护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