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个将 IP 数据报封装到串行链路的方法 B. 一个用来建立、配置和测试数据链路连接的链路控制协议 LCP (Link Control Protocol) C. 一种使通信的两个网络层实体能够通过协商知道或能够配置彼此的网络层地址的机制 D. 一套网络控制协议 NCP (Network Control Protocol),其中的每一个协议支持不同的网络层协议
A. 具有广播功能,从一个站点可很方便地访问全网 B. 便于系统的扩展和逐渐地演变,各设备的位置可灵活调整和改变 C. 网络为一个单位所拥有 D. 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生存性
A. 星形网 B. 总线网 C. 环形网 D. 树形网
A. 频分复用 B. 时分复用 C. 随机接入 D. 受控接入
A. 进行数据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的转换 B. 对数据进行缓存 C. 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安装设备驱动程序 D. 实现以太网协议
A. 用集线器扩展以太网扩大了以太网覆盖的地理范围 B. 用集线器扩展以太网使原来属于不同碰撞域(冲突域)的计算机能够跨碰撞域通信 C. 如果使用不同的以太网技术(如数据率不同),那么就不能用集线器将它们互连起来 D. 用集线器扩展以太网,碰撞域增大了,总的吞吐量提高了
A. 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B. 多端口的网桥 C. 每个端口都直接与一个单台主机或另一个以太网交换机相连,并且一般都工作在全双工方式 D. 以太网交换机具有并行性。相互通信的主机都独占传输媒体,无碰撞地传输数据
A. 虚拟局域网(VLAN)是一组逻辑上的设备和用户,这些设备和用户并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可以根据功能、部门及应用等因素将它们组织起来,相互之间的通信就好像它们在同一个网段中一样 B. 利用以太网交换机可以很方便地实现虚拟局域网 VLAN (Virtual LAN) C. 每一个 VLAN 的帧都有一个明确的标识符,指明发送这个帧的计算机是属于哪一个 VLAN D. 虚拟局域网其实只是局域网给用户提供的一种服务,并不是一种新型局域网
A. 万兆比特,与 10、100 Mbit/s 和 1 Gbit/s 以太网的帧格式完全相同 B. 保留了 IEEE 802.3 标准规定的以太网最小和最大帧长 C. 只使用光纤作为传输媒体 D. 只工作在全双工方式,没有争用问题,不使用 CSMA/CD 协议
A. 可以提供双向的宽带通信 B. 可以根据用户对带宽的需求灵活地进行带宽升级 C. 可以实现端到端的以太网传输,中间不需要再进行帧格式的转换 D. 不支持用户身份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