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从税务机关直接获取的纳税证明 B. 被审计单位提供的银行贷款合同副本 C. 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对未决诉讼预期判决结果的分析 D. 审计人员利用客户提供的数据亲自计算的财务比率
A. 审计人员函证应收账款时收到的回函 B. 审计人员取得的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 C. 审计人员取得的银行对账单 D. 审计人员对存货实施监盘程序后填制的存货监盘记录表
A.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不受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的影响 B.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包括相关性和可靠性 C.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影响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D.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和数量的衡量
A. 通过实物检查验证有形资产的权属 B. 通过观察验证交易金额的准确性 C. 通过分析程序验证错报 D. 通过文件检查验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A. 通过检查仓库发货记录验证销售交易的"发生" B. 从发货单追踪至发票副本及销售日记账以验证销售交易的"完整性" C. 通过重新计算发票金额验证销售交易的"分类" D. 通过核对日记账、明细账及总账记录验证销售交易的"过账与汇总"
A. 实质性分析程序通常更适用于在一段时间内存在预期关系的大量交易 B. 审计人员无须在所有审计业务中运用实质性分析程序 C. 实质性分析程序不适用于识别出特别风险的认定 D. 对特定实质性分析程序适用性的确定,受到认定的性质和审计人员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影响
A. 抽查应收款明细账,并追査至有关原始凭证,以确定应收账款的完整性 B. 对应收账款进行函证以确定应收账款是否存在 C. 复核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以确定银行存款余额正确 D. 检查外购固定资产的采购发票和釆购合同以确定固定资产的所有权
A. 正向 B. 反向 C. 不确定 D. 无关
A. 信赖不足风险 B. 信赖过度风险 C. 误受风险 D. 误拒风险
A. 10 B. 20 C. 30 D.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