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子宫体恢复至未孕大小需4周 B. 宫颈内口产后3天关闭 C. 血性恶露持续2周 D. 产后10天,腹部检查扪不到宫底 E. 产后4周子宫内膜全部修复完毕
A. 不易消化吸收 B. 提高新生儿免疫力 C. 利于产妇子宫复旧,减少产后出血 D. 增进母子感情 E. 温度适宜、无污染、喂哺方便、经济、安全
A. 觅食反射 B. 吸吮反射 C. 吞咽反射 D. 拥抱反射 E. 泌乳反射
A. 口服避孕药 B. 宫内节育器 C. 安全期避孕 D. 长效避孕针 E. 阴茎套
A. 饮食应避免体重增加 B. 多吃些汤类饮食 C. 少吃辛辣食品 D. 少饮咖啡、茶等兴奋剂 E. 需补充微量元素
A. 产后1-2天进清淡易消化饮食 B. 尽早适当活动及做产后健康操,有助于体力恢复 C. 产褥期忌性交 D. 产后42天起应采取避孕措施 E. 产褥早期,可参加重体力劳动
A. 产后1周 B. 产后2周 C. 产后3周 D. 产后1天 E. 产后2天
A.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B. 用0.5%聚维酮碘擦洗外阴 C. 用50%硫酸镁湿热敷外阴 D. 用1:5000高锰酸钾阴道灌洗 E. 局部红外线照射
A. 胸式呼吸为主 B. 体温38.7℃ C. 脉搏90次/分 D. 心率100次/分 E. 呼吸频率40~60次/分
A. 产妇健康状况 B. 产妇情绪状况 C. 产妇营养状况 D. 乳房发育情况 E. 哺乳吸吮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