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伤寒杆菌的直接作用 B. 内毒素的作用 C. 外毒素的作用 D. 变态反应 E. 继发感染
A. 白细胞总数减少 B. 肥达反应是否出现阳性 C. 动态观察嗜酸性粒细胞 D. 肝、脾肿大的程度 E. 体温的高低
A. 肝脏 B. 脾脏 C. 肠道淋巴结 D. 肾脏 E. 胆囊
A. 病后第1-2周 B. 病后第3~4周 C. 病后第2-3周 D. 病前1周 E. 病后第5周
A. 病人与带菌者均是传染源 B. 散发病例多因进食污染食物引起 C. 水源污染是重要传播途径,是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 D. 病后免疫力持久,少有第2次发病者 E. 本病终年可见,夏、秋季多
A. 革兰染色阴性 B. 属于沙门菌属的C群 C. 不形成芽孢 D. 不产生外毒素 E. 菌体裂解产生内毒素
A. 细菌性痢疾 B. 急性血吸虫病 C. 伤寒 D. 阿米巴痢疾 E. 急性病毒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