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0×109/L B. 20-30×109/L C. 30-80×109/L D. 80-100×109/L E. >100×109/L
A. 血小板悬液 B. 糖皮质激素 C. 止血药 D. 环磷酰胺 E. 雄激素
A. 泼尼松 B. 环磷酰胺 C. 长春新碱 D. 环孢素A E. 阿莫西林
A. 急性型多见于儿童,慢性型多见青年女性 B. 急性型起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慢性型起病隐匿,不易觉察 C. 急性型出血较为严重,内脏出血多见;慢性型出血较轻,贫血多为首发表现 D. 慢性型多数反复发作 E. 急性型大部分会转变为慢性型
A. <10×10 9 /L B. <20×10 9 /L C. <30×10 9 /L D. <40×10 9 /L E. <50×10 9 /L
A. 输注速度调节至20~30滴/分 B. 输注前需2位护士进行三查七对 C. 输注前后均需要输入少量生理盐水 D. 从血库取回来后应尽早输注 E. 输注过程中应加强巡视
A. 监测血糖变化 B. 监测生命体征 C. 观察皮肤受压情况 D. 查看病人病历 E. 查看四肢活动情况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健康教育内容不妥的是( D )A.禁忌服用阿司匹林 B.预防外伤C.坚持服药,了解不良反应 D.卧床休息,不能活动E.定期复查
A. 病程呈自限性 B. 好发于儿童 C. 皮下血肿多见 D. 血小板常< 20×10 9 /L E. 青年女性多见
A. 血小板计数减少 B. 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增高 C. 出血时间正常 D. 血小板寿命缩短 E. 血块回缩不良
A. 改用地塞米松治疗 B. 应用环磷酰胺治疗 C. 大量血浆置换 D. 脾切除 E. 输血小板悬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