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某处压痛所致 B. 初戴义齿不会咬合 C. 咬合不平所致 D. 排牙的失误 E. 颌位记录错误
A. 记录颌位关系时,下颌处于前伸位 B. 排牙所致 C. 患者咬合不恒定 D. 装盒不慎造成 E. 患者有后退咬合的不良习惯
A. 适应能力差 B. 垂直距离过高 C. 上下前牙排列偏向唇侧 D. 心理因素影响 E. 要求过高
A. 是基牙颊舌径宽度的1/2 B. 大于基牙颊舌径宽度的2/3 C. 与基牙颊舌径宽度相等 D. 是基牙颊舌径宽度的1/3 E. 是基牙颊舌径宽度的1/5
A. 左侧下颌第三磨牙的近中舌侧 B. 左侧下颌第三磨牙的远中邻面 C. 左侧下颌第三磨牙的远中颊侧 D. 左侧下颌第三磨牙近中颊侧 E. 左侧下颌第三磨牙的远中面
A. 0.5~0.7mm B. 0.1~0.2mm C. 1.0~1.5mm D. 2.0~3.0mm E. 3.0~5.0mm
A. 义齿部件与余留牙之间的夹角 B. 义齿就位道与基牙长轴之间的夹角 C. 义齿就位道与脱位道的方向之间所形成的夹角 D. 义齿就位道与基牙邻面间的夹角 E. 义齿脱位道与基牙长轴之间所形成的夹角
A. 腭皱襞处 B. 上颌硬区之前 C. 上颌硬区 D. 上颌硬区之后,颤动线之前
A. 切牙乳突前方 B. 腭皱与切牙乳突之间 C. 腭皱后方 D. 上颌牙槽嵴后缘 E. 上腭中缝后部的两侧,软硬腭连接处的稍后方
A. 正好位于人工牙下方 B. 骨质致密,骨面与咬合力平行 C. 骨质致密,骨而与咬合力垂直 D. 可形成良好边缘封闭 E. 黏膜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