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急性牙髓炎 B. 慢性牙髓炎 C. 牙髓坏死 D. 急性根尖周炎 E. 慢性根尖周炎
A. 可复性牙髓炎 B. 急性牙髓炎 C. 慢性牙髓炎 D. 牙髓坏死 E. 急性根尖周炎
A. 机械保持 B. 功能保持 C. 自然保持 D. 个体化保持 E. 特殊保持
A. Ⅰ类洞 B. Ⅱ类洞 C. Ⅲ类洞 D. Ⅳ类洞 E. Ⅴ类洞
A. 既能深入根管达到解剖根尖孔又稍有摩擦感的锉 B. 能够到达生理根尖孔的锉 C. 比主尖锉小三号的锉 D. 能够到达解剖性根尖孔的锉 E. 深入根管达到牙本质牙骨质界,又稍有摩擦感的第一支锉
A. 牙齿萌出障碍 B. 上下切牙位置异常 C. 先天性唇腭裂 D. 家族遗传 E. 咬合干扰和早接触
A. 下中切牙之间 B. 上中切牙之间 C. 下颌前磨牙之间 D. 上颌侧切牙远中 E. 第三磨牙远中
A. 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安抚 B. 双层垫底后充填 C. 银汞充填 D. 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 E. 根管治疗
A. 40%氧化脲 B. 40%过氧化氢 C. 30%氧化脲 D. 30%过氧化氢 E. 30%过氧化氢+40%氧化脲
A. 底平壁直,洞形必须达到一定的深度 B. 点线角应圆滑,洞缘角应制备短斜面 C. 应制备典型的箱状洞,并设计良好的固位形 D. 洞缘角应呈直角,不宜在洞缘角制备短斜面,需去净无基釉 E. 无须去净无基釉,但要有良好的抗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