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血气分析 B. 血脂、胆固醇测定 C. 血糖 D. 尿糖、尿酮 E. 血培养
A. 绝对卧床休息 B. 持续低流量吸氧 C. 迅速物理降温,避免使用异丙嗪等药物降温 D. 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E. 去除诱发因素
A. 甲硫氧嘧啶 B. 丙硫氧嘧啶 C. 甲巯咪唑 D. 卡比马唑 E. 复方碘口服溶液
A. 空腹血糖测定 B. 尿糖测定 C. OGTT D.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E. 糖化血浆清蛋白
A.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B. 葡萄糖耐量试验 C. 胰岛素释放试验 D. 空腹血糖 E. 尿糖
A. 呼吸衰竭 B. 心力衰竭 C. 心律不齐 D. 心房颤动 E. 甲状腺危象
A. 食物获得 B. 肝脏合成 C. 肾脏合成 D. 甲状腺分泌 E. 紫外线照射皮肤产生
A. 维生素D<sub>2</sub> B. 维生素D<sub>3</sub> C. 1羟维生素D D. 25羟维生素D E. 1,25-二羟维生素D<sub>3</sub>
A. 总T<sub>3</sub>、T<sub>4</sub> B. 游离T<sub>3</sub>、T<sub>4</sub> C. TSH D. 血常规 E. 尿常规
A. 加大早晨胰岛素用量 B. 减少早晨胰岛素用量 C. 加大晚间胰岛素用量 D. 减少晚间胰岛素用量 E. 加大运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