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穿刺抽血 B. 保持引流通畅 C. 剖胸手术 D. 抗休克 E. 纤维剥脱术
A. 引流可在餐前进行 B. 根据病变部位选择体位 C. 引流时鼓励患者深呼吸 D. 引流时间每次30分钟以上 E. 引流完毕后给予漱口
A. 间歇给氧 B. 酒精湿化给氧 C. 低浓度持续给氧 D. 高压给氧 E. 高浓度持续给氧
A. 低流量吸氧 B. 利用呼吸机改善呼吸功能 C. 强心、利尿 D. 积极控制感染,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 E. 纠正电解质紊乱
A. 及时清除痰液 B. 持续低流量吸氧 C. 加强呼吸功能锻炼 D. 加强心理疏导 E. 烦躁时给予镇静药
A. 居室拥挤 B. 免疫特点 C. 护理不当 D. 疾病影响 E. 冷热失调
A. 异丙嗪 B. 氯丙嗪 C. 地西泮 D. 鲁米那(苯巴比妥) E. 水合氯醛
A. 高热给予物理降温 B. 气促给予氧气吸入 C. 胸痛给予健侧卧位 D. 胀气给予肛管排气 E. 谵妄按医嘱给予镇静剂
A. 管腔相对狭窄 B. 纤毛运动差 C. 炎症时易阻塞 D. 易发生炎症 E. 弹力组织发育好
A. 室温14~18℃,相对湿度45% B. 室温16~20℃,相对湿度55% C. 室温18~20℃,相对湿度60% D. 室温22~24℃,相对湿度70% E. 室温24~28℃,相对湿度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