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实现比特流的物理传输 B. 通过提供实现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物理地址寻址等功能,实现相邻节点间的无差错传输 C. 通过IP地址实现逻辑地址寻址和路由选择 D. 实现端到端数据传输
A. 发送方的数据链路层将网络层的数据接收并封装成帧 B. 接收方的数据链路层将物理层的数据接收并解封装成帧 C. 帧的头部和尾部中一般包括同步位、地址、长度、校验码等信息 D. 一个网络层的数据包(分组)只能被封装成一个数据链路层的帧
A. 数据链路层是OSI模型中的第2层 B. 数据链路层属于TCP/IP中的网络接口层 C. 数据链路层为网络层提供服务,并利用物理层进行传输 D. 数据链路层按位(bit)进行传输
A. 以太网协议位于数据链路层 B. 以太网协议属于IEEE 802.3标准 C. 标准以太网速率为100Mbit/s D. 以太网可使用双绞线、光纤等多种传输介质
A. PPP位于数据链路层 B. PPP适用于交换式网络中的设备连接和通信 C. PPP应用于电话链路时需要调制解调器进行拨号 D. PPPoE是PPP和Ethernet协议的结合,可以将Ethernet局域网接入点到点链路的远端设备
A. Mac地址是以太网中使用的物理地址 B. Mac地址的长度为32位 C. Mac地址具有全球唯一性,即世界上没有同样的两个Mac地址 D. 以太网帧使用Mac地址进行寻址
A. 100Base-TX是快速以太网标准的一种 B. 100Base-TX 中的100表示传输速率最高为100Mbit/s C. 100Base-TX 中的Base表示基带传输,即传输过程不要要经过调制和解调 D. 100Base-TX 中的TX表示采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
A. Ethernet协议 B. PPP C. HDLC协议 D. IP
A. 字节 B. 帧 C. 位 D. 比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