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位于甲状腺背侧上下极后缘 B. 每个腺体长约3mm C. 每个腺体宽约3~4mm D. 每个腺体厚约0.2~2mm E. 每个腺体重约25~40mg
A. 甲状腺吸<sup>131</sup>I率降低 B. 血清甲状腺激素增高 C. 血细胞沉降率升高 D. 甲状腺吸<sup>131</sup>I率曲线高峰前移 E. 血清TPOAb增高
A. 雌酮 B. 雌二醇 C. 雌三醇 D. 黄体酮 E.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A. 三联吡啶钌 B. 三丙胺 C. 吖啶酯类化合物 D. 镧系元素 E. 以上均不是
A. 甲状旁腺异位多位于舌下 B. 假阳性多由于病灶较小或位置过深 C. 应用<sup>201</sup>Tc/<sup>99m</sup>TcO<sub>4</sub>减影法时,两次显像能窗设置及采集条件应保持一致 D. 出现假阳性的因素有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及转移的淋巴结等 E. 减影法要求病人两次检查体位一致,否则会造成假阴性
A. 结合的特异性 B. 可饱和性 C. 结合的可逆性 D. 种属特异性 E. 适度的亲和力
A. 多巴胺受体 B. 乙酰胆碱受体 C. 5-羟色胺(5-HT)受体 D. 肾上腺素受体 E. γ-氨基丁酸
A. 肺功能测定 B. 下肢静脉显像 C. 胸部平片或肺通气显像 D-二聚体测定 E. MRI
A. 受体是细胞的生物活性部分,测定结果反映的是受体容量 B. 受体的种属特异性不强,不同种属的受体制剂可以交叉使用 C. 受体通常有两个以上结合位点(高亲和力低容量和低亲和力高容量) D. 受体制备较复杂,保存期较短,批间变异大,常规使用困难 E. 放射受体分析是竞争性结合分析法
A. "热"结节 B. "温"结节 C. "凉"结节 D. "冷"结节 E. 占位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