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流量过滤 B. 数据加密 C. 身份验证 D. 数据包匹配
A. 标记 B. 允许(Permit) C. 拒绝(Deny) D. 丢弃(Drop)
A. 在越大型的网络环境中,越能够节省多数路由器的处理资源 B. 在越大型的网络环境中,越能够节省网络中的带宽资源 C. 可以对数据包匹配得更为精确 D. 配置更为简单
A. 10.0.0.0/8 B. 172.16.0.0/16 C. 192.162.0.0/24 D. 192.168.0.0/24
A. 路由器收到内网用户发往外网的数据包时,会根据NAT的配置转换源IP地址 B. 路由器收到内网用户发往外网的数据包时,会根据NAT的配置转换目的IP地址 C. 路由器收到内网用户发往外网的数据包时,会根据NAPT的配置转换源IP地址和端口号 D. 路由器收到内网用户发往外网的数据包时,会根据NAPT的配置转换目的IP地址和端口号
A. 使用地址组来指定需要被转换的私有IP地址 B. 使用基本ACL来指定需要被转换的私有IP地址 C. 使用地址组来指定需要转换为的公有IP地址 D. 使用基本ACL来指定需要转换为的公有IP地址
A. 命令句法nat server {tcp|udp} global global-address global-port inside host-address [host-port] B. 在对使用TCP端口21的应用进行转换时,需要启用ALG功能 C. 在对使用TCP端口80的应用进行转换时,需要启用ALG功能 D. 在配置命令中可以使用端口号也可以使用端口名称(如果有的话)
A. 172.16.30.0 0.0.15.255 B. 172.16.30.0 0.0.31.255 C. 172.16.30.0 0.0.1.255和172.16.32.0 0.0.15.255 D. 172.16.30.0 0.0.15.255和172.16.32.0 0.0.3.255
A. 10.20.0.0 0.15.255.255 B. 10.168.40.0 0.0.31.255 C. 10.16.0.0 0.7.255.255 D. 10.192.78.0 0.0.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