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未进一步采集职业史和病史 B. 未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C. 完全未考虑到敌敌畏中毒的可能性 D. 考虑到敌敌畏中毒的可能性,但未清洗被污染的衣服和皮肤 E. 考虑到敌敌畏中毒的可能性,但未做有关必要的检查和处理
A. 眼结膜损伤 B. 咽喉炎 C. 肺炎 D. 肺水肿 E. 脑水肿
A. 剧烈咳嗽、咳痰 B. 眼结膜充血、红肿 C. 大量流鼻涕、打喷嚏 D. 畏光、大量流眼泪 E. 无明显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A. 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 B. 制定有关卫生标准和条例法规 C. 职业流行病学调查 D. 人员培训和宣传教育 E. 对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人员的健康监护
A. 肌束震颤 B. 动作不灵活 C. 语言不清 D. 瞳孔缩小
A. 苯基硫醚氨酸 B. 粘康酸 C. 甲基马尿酸 D. 马尿酸 E. 酚类
A. 危险度识别与危险度特征分析 B. 定性与定量评定 C. 接触危险性评价与危险度识别 D. 危险度与剂量反应评定 E. 归因危险度与接触评定
A. 麻醉作用 B. 呼吸道刺激作用 C. 脱脂性皮炎 D. 造血系统损伤 E. 类神经症
A. 游离SiO2含量 B. 粉尘浓度 C. 接尘工龄 D. 防护措施 E. 个体素质条件
A. 一级确诊为尘肺,不论期别均应调离接尘岗位 B. 劳动能力未受影响或只属减退者,可安排做较轻劳动的非接尘工作 C. 劳动能力显著减退者只能安排做力所能及的非接尘工作 D. 丧失劳动能力者,不安排任何工作 E. Ⅰ期合并肺结核者,按诊断为Ⅱ期安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