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红色纺锤形丘疹 B. 风团 C. 水疱或大疱 D. 丘疱疹 E. 亮红色结节
A.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B. 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 C. 异位性皮炎 D. 过敏性皮炎 E. 急性湿疹
A. 10 B. 20 C. 30 D. 40 E. 10~40
A. 新鲜冰冻血浆输注后 B. 浓缩红细胞输注后 C. 人静脉丙种球蛋白输注后 D. 白蛋白输注后 E. 破伤风抗毒素输注后
A. 呼吸道过敏原皮肤试验 B. 食物过敏原皮肤试验 C. 肺功能检查 D. 血清总IgE检查 E. X胸片或CT检查
A. 类固醇激素喷雾剂 B. 变应原脱敏治疗 C. 长期小剂量鼻腔减充血剂使用改善鼻塞症状 D. 鼻内选择性神经切断术,减少不适应症状 E. 口服抗组胺药
A. Ⅰ变态反应 B. Ⅱ型变态反应 C. Ⅲ型变态反应 D. Ⅳ型变态反应 E. 以上均不是
A. 氯雷他定 B. 左卡巴斯汀 C. 色甘酸二钠 D. 青霉素 E. 二丙酸倍氯米松
A. β<sub>2</sub>肾上腺能受体↑,M胆碱能受体↑ B. β<sub>2</sub>肾上腺能受体↓,M胆碱能受体↓ C. β<sub>2</sub>肾上腺能受体↑,M胆碱能受体↓ D. β<sub>2</sub>肾上腺能受体↓,M胆碱能受体↑ E. β<sub>2</sub>肾上腺能受体↑,β肾上腺能受体↓
A. 以鼻痒、阵发性喷嚏、大量水样鼻涕和鼻塞为主要特征 B. 其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20% C. 约有30%的患者合并有变应性哮喘 D. 属Ⅰ型变态反应,但与细胞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部分神经肽的相互作用无关 E. 变应性鼻炎的发病与遗传及环境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