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加钎料扩散焊利用活化扩散元素或低熔共晶反应促进扩散过程,可提高生产率。

A. 对
B. 错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孔子”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承载了太多的意义,同时也受到了许多的关注。因此,许多人都“拿孔子说事儿”:有些人想把孔子拉下神坛,有些人想把孔子再度推上神坛,以至于孔子在中外历史上有多种历史形象……在历史舞台上不断的变脸,扮演神圣或可笑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材料二“从根本上讲,儒家思想认为,社会治乱的根本在于人心,因此,要从根本上达到社会的治理,就应当从人心的治理入手。……光靠法制和制度的健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治乱问题。重视人心治理的儒家学说在这方面则显然略胜一筹。这也是为什么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之后,统治者在百家中把以重视人心治理的儒家思想定为一尊的原因之一。”——《“爱智慧”的哲学与“实用主义”的儒家——兼谈西方儒学研究的误区》材料三易白沙(新文化运动时期学者)认为:为什么专制君王要独尊孔子而不抬举别人呢?从根本上讲,不得不归咎于孔子之自身。其一,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其二,孔子讲学不尊问难,易演成思想专制之弊;其三,孔子少绝对之主张,易为人所借口;其四,孔子但重做官,不重谋食,易入民贼牢笼。材料四18世纪法国一批学者高度赞赏孔子,几乎认定孔子是个完人。大思想家伏尔泰从18世纪后期起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做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请回答:根据材料四,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

BSSGP是手机与SGSN之间通讯的一种协议。()

A. 对
B. 错

病例摘要:陈某,男,60岁,已婚,于2011年11月16日急诊入院。患者主因反复发作劳累后心悸、气急、水肿20年,加重2月入院。患者20年前常宿营野外,常常发热、咽痛,此后常感四肢大关节游走性酸痛,但无红肿及活动障碍。5年前,晨起发觉双眼睑水肿,午后及傍晚下肢水肿。2年前,于快步行走后感胸闷、心悸,休息片刻即能缓解。近2月劳累后感心悸、气急,多次发生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咳吐泡沫痰,被迫坐起1小时左右渐缓解,腹胀,下肢水肿,尿少。曾于5年前在外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无食物、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T37.8℃.P92/min,R24/min,BP130/70mmHg。神清,半卧位。舌暗淡,苔白滑,脉细促。双眼睑无水肿,结膜轻度充血。口唇轻度发绀,无疱疹。咽后壁轻度充血。颈软,颈静脉怒张。双侧呼吸动度增强,呼吸音粗糙,双肩胛下区闻及少许细湿啰音。心尖搏动位于左腋前线第6肋间,搏动范围弥散,心前区与心尖部均有抬举性冲动,心尖部并可触及舒张期震颤。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以向左下扩大为主。心率120/min,心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心尖区可闻及全收缩期粗糙4/6级吹风性杂音,向左腋下传导,也可闻及局限性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全腹膨隆,可见腹壁静脉显露,腹式呼吸消失,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壁轻度水肿,肝肋下10cm,剑突下13cm,质偏硬,边钝,表面光滑,轻触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肝区有轻度叩击痛,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下肢无静脉曲张及溃疡。肱二头肌腱反射、膝腱反射正常存在。巴氏征阴性,凯尔尼格征阴性。血常规:白细胞13.5×109/L,中性83%,淋巴17%,红细胞4×1012/L,血红蛋白108g/L。X线胸片:心影普遍增大肺内有明显肺瘀血征象,肺动脉圆锥突出,右膈肌光整,肋膈角锐利;左膈肌被心影遮盖。心电图:快速心房纤颤,右室肥厚,ST-T改变。心脏、肝脏彩超: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全心增大,心源性肝硬化。根据给出的病例资料,按住院病历的书写格式完成书面辨证施治。

材料一: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材料二:贵金属黄金成为人人都渴求的东西。哥伦布说过:”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材料三: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木等地区,从而控制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材料四: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赀zi:计算)。”材料五: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哥伦布,维哥达喜马(即达·伽马)以后,有无量数维哥达喜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竞无第二之郑和。……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郑和下西洋早于新航路开辟,但没有完成“会合世界”的任务,后来此类航海壮举明朝再也没有发生过,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