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研究生考试真题分析题第37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2015年五一劳动节前夕,央视新闻频道播出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讲述了8个工匠“八双劳动的手”所缔造的“神话”。节目播出之后,很快引起社会热议,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相关话题的微博阅读量就超过了3560万次。人们发现,走入镜头的工匠们,他们文化不同,年龄有别,但拥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立足于本职工作,敬业奉献,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制造”的奇迹。在2016年“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积极培育“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第一次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工匠们对所从事的事业的爱心和忠心,令人高山仰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36年一直从事火箭的“心脏”——发动机焊接工作,以国为重、扎根一线,是发动机焊接第一人,面对很多企业试图高薪聘请不为所动,他说:“每每看到自己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种成功后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用金钱买不到。”这也代表了大国工匠们的心声。“工匠精神”是一种工作态度。在工匠们的心目中,制作出来的产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高凤林在36年的工作中,攻克了200多项技术难关,经他的手焊接了140多发火箭的发动机,焊接的焊缝总长度达到了12万多米,没有出现过一次质量问题。他先后获得过部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纽伦堡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等30多种奖励,而这没有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显然是无法做到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工匠的工作或许会逐渐被机器所取代,但是“工匠精神”却不可能被代替。我国作为一个拥有“四大发明”的发明古国,具有历史悠久而技术高超的手工业,薪火相传的能共巧匠们留下了数不胜数的传世佳作。我们今天弘扬“工匠精神”,不仅是对传统工匠技艺的留恋,而且是对一切职业的道德呼唤。“工匠精神”,不仅仅是制造业的需要,也不仅仅是企业家的需要,它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气质,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事业追求与人生态度。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5年5月11日)、央视网(2016年4月22日、10月9日)等(1)“工匠精神”的实质是什么?(5分)(2)为什么说弘扬“工匠精神”是“对一切职业的道德呼唤”?(5分)
查看答案
(2017年研究生考试真题单选第14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们确定和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基本遵循。人生价值评价主要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的客观规律,其评价的根本尺度是( )
A. 历史标准
B. 经济标准
C. 政治标准
D. 文化标准
(2019年研究生考试真题多选第30题)2018年4月,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式写入宪法,进一步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
A.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
B.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的行动指南
C. 增进社会团结和谐的最大公约数
D.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
(2020年研究生考试真题分析题第37题)2019 年 9 月 29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95 岁的老英雄张富清是受表彰者之一。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战上,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特等功一 次、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战斗英雄”称号两次。1955 年,他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先后任城关粮油所主任,三胡区副区长、区长、建行来凤支行 副行长等职务,直至在此岗位上离休。对工作,他脚踏实地,担当奉献,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他推动水电站建设。让山村进入“电力时代”:他牵头办起桐油和茶叶基地,牧场,群众生活明显改善:他与群众一起。找水源修道路,解决群众出行难,吃水难的问题……对待战功荣誉,他刻意隐瞒,连自己的儿女都不知情。如果不是 2018 年一次退役军人的信息采集,他的事迹可能依旧无人知晓。很多人不禁好奇,张富清为何一辈子深藏功名?为何在平凡岗位上如此低调奉献却甘之如饴?他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友,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和牺牲的战友相比,我有什么资格张扬呢?我和战友们跟着党奋斗的目标是为了建立新中国,就是为了人民能走上幸福美满的道路,这一切都是我应该做的。”正是有这样的信念。他在每一次的战斗中都要担任“突击队员”;正是有这样的信念,他 放弃留在大城市。他的岗位,身份一再改变。始终不变的,是他的赤子之心。新中国 70 年的不凡岁月中,闪耀着一个个光辉的名字,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他们不懈奋斗的精神和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是亿万中华儿女的榜样,激励我们在追梦之路上砥砺前行。——摘自《人民日报》(2019 年 5 月 27 日、9 月 24 日、9 月 30)(1) 结合张富清高尚的追求,说明理想信念的力量。(2) 国家颁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对全社会弘扬和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有何重要意义?
(2016年研究生考试真题分析题第37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中华民族历来有重家风、重家教、守家规的传统,好家风的实例可谓不胜枚举。宋代的司马光,在给儿子司马康的家训--《巡俭示康》中说道:"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司马光教育儿子要以俭素为美,不要以奢靡为荣,说的是个人志向,批评的是奢靡风气,令人信服。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家族后人也都以贤德立身。清代的郑板桥,自幼家贫,为官以后生活条件显然得以改善,但从未将所得俸银留作自家使用,而是分给亲友,乡邻。他在一封家信中写道:"每一念及,真含泪欲落也,汝持俸钱南归,可挨家比户,逐一散给。"他还开列了族人及亲友,同窗的具体名单,将俸银全部分完。郑板桥这种乐善好施的行为直到晚年都没有改变,在他的周围产生了广泛影响,更得到后世的赞赏。周恩来一向视侄辈为己出,对他们的要求非常严格,并约定了十条家规,如不能丢下工作专程进京看望他,只能在出差路过时才可以来;进京看望他,一律住招待所,住宿费由他支付;一律到机关食堂排队就餐;不许动用公车;在任何场合都不能说出与自己的关系;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等。周恩来定下的家规,自己做到了,他的侄辈也做到了。材料2家风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的风格。从一个人的举手投足到行为处事,能折射出好家风对他的影响,会让人看到父母长辈在他成长中精心抚育的印记。可以说,好家风的传承过程,同样也是延续优良文明基因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风也要与时俱进,将不利于文明进步不利于社会和谐的因素剔除,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鉴于此,国家通过倡导家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社会注入暖暖的正能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风这个源头清澈了,更有利于好的党风、政风、民风和社风的形成。摘编自《光明日报》(2014年3月27日、12月25日,2015年2月18日等)(1)为什么说"好家风的传承过程,同样也是延续优良文明基因的过程"?(5分)(2)如何通过好家风的传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