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
A. 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否符合
B. 主观认识是否清晰明白
C. 主观认识是否和党的方针、政策相一致
D. 认识和理论是否一致
马克思说:“如果事物是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二为一,那一切科学都会成为多余的了。”这一观点强调()
A. 任何事物都是现象与本质的统一
B. 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
C. 本质决定现象,现象表现本质
D. 现象和本质的对立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
.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删除了一些旧的词条,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作了修改。例如1971年版对“科举”这个词条的解释是:“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的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年版删去“反动”二字,1998年版又删去“为维护其统治而设”。再如1971年版在解释了“雉”就是“野鸡”之后,紧跟着说“肉可以吃,羽毛可以做装饰品”,1992、1998年版也一样,直到2008年版删去了这句话。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录着时代前进的印记。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
A. 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B. 取决于语词含义的改变
C. 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
D. 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
“要成功,需要朋友,要取得巨大的成功,需要敌人”。这句话说明:()
A.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B.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C.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D. 矛盾阻碍事物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