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微子的质量非常小,比电子质量还要小。
A. 对
B. 错
郑板桥曾在山东当县令,有一天,一位老先生来告状。原来,有户人家年初的时候,聘请他到家中教书,双方口头约定一年酬金八吊钱。但到年底主人不但分文不给,反说老先生胸无点墨,误人子弟。待要和他理论,竟被乱拳打出,被拖欠工资,眼见一年白干,无奈之下老先生只得告官。郑板桥听罢,决定先考考老先生的文才,就指着大堂上悬挂的灯笼出联:“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西南北”;老先生对的是:()。郑板桥一听,马上传唤那家主人,责令其加倍付钱,并留老先生在衙中做事,解决他此后的衣食。
A. 多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秋冬春夏
B. 多年学,八吊钱,辛苦辛苦,历尽春夏秋冬
C. 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D. 一年学,十吊钱,辛辛苦苦,历尽秋冬春夏
秀才张某恃才高傲。一天,在田垅遇一挑泥农夫,不肯让路,两人均不得过。农夫笑道:我有一联,君若能对,愿下田让道。秀才满口应承。农夫曰:一担重泥遇子路(寓一旦仲尼遇子路)。张苦思冥想,无言可对,只得下田让路。三年后,张某看浚河工决堤引水,傍晚河工约会笑而返,才恍然大悟,续上前联:()。
A. 两堤夫子学颜回
B. 两堤夫子笑颜回
C. 两岸夫子笑颜回
D. 两位夫子笑颜回
《礼记·中庸》——“国之将亡,必有妖孽。”《论语·宪问》——“老而不死是为贼。”章太炎对康有为是很看不上的,有次康有为过大寿,太炎先生让人送去了一幅对联:国之将亡必(),老而不死是()。这章太炎骂得十分隐晦,但也是下嘴无情啊,一般人看不懂。(每空各填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