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具有普遍道德价值的东西,只能是来自人的理性本身的善良意志。善良意志是人与生俱来的受理性支配不以环境转移的内在机能,道德就是这种善良意志所发出的绝对命令。以下与康德的观点具有一致性的是( )。
A. 四心四端学说
B. 社会契约论
C. 摩西十诫
D. 三纲五常
查看答案
马克思指出,在阶级社会中,“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这句话说明( )。
A. 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并不必然引起道德的发展变化
B. 道德在阶级社会里总是反映着一定阶级的利益,具有阶级性
C. 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极为有限
D. 有什么样的道德就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关系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归根结底根源于( )。
A. 产品分配制度
B. 社会生产力水平
C. 社会经济关系
D.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和能力,被称为道德的( )。
A. 激励功能
B. 认识功能
C. 导向功能
D. 调节功能
往往运用善恶、荣辱、义务、良心等范畴,反映人类的道德实践活动和道德关系,从中揭示社会道德发展的趋势,为人们的行为选择提供指南,被称为道德的( )。
A. 认识功能
B. 导向功能
C. 规范功能
D. 激励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