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0年,上海人陆士谔在幻想小说《新中国》里记载了一个神奇的梦,梦中主人公随时光穿梭,看到“万国博览会”在上海浦东举行,为方便市民参观,上海滩建成了浦东大铁桥和越江隧道,还造了地铁,工厂中的机器有鬼斧神工之妙,租界的治外法权已经收回,汉语成了世界通用的流行语言……最后梦中人一跤跌醒,却言道:“休说是梦,到那时,真有这景象也未可知。”1920年,孙中山先生完成《建国方略》一书,书中提出了修建三峡水利、建设高原铁路系统等宏伟设想,构想了工厂遍地、机器轰鸣、高楼大厦矗立城乡、火车轮船繁忙往返的现代化景象,描绘了“万众一心,急起直追,以我五千年文明优秀之民族,应世界之潮流,而建设一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乐之国家”的愿景1935年,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写道:“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到那时候,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的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的携手了。”“这么光荣的一天,决不在辽远的将来,而在很近的将来。”——摘编自《经济日报》(2012年12月12日)、《方志敏文集》材料二: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在十九世纪末列强割占领土、设立租借地、划定势力范围示意图前,在鸦片战争期间虎门的大炮前,在反映辛亥革民的文物和照片前,在《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前,在《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等反映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文物和照片前,在李大钊狱中亲笔自述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前,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照片前,习近平不时停下脚步,认真观看,仔细询问和了解有关情况,在参观过程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提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 为什么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为什么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实现“中国梦”的具体路径有哪些?

简述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取得的伟大成就。

案例6-5:俞小姐是从事天然食品推销工作的,一天她在给一位老夫人做上门推销时,她已把这种食品的功能和效用清楚地讲完了,而对方反应冷漠。临出门之前,她忽然看到窗台上有一盆美丽的盆栽,上面种的是红色的植物,俞小姐就对老太太说:“好漂亮的盆栽啊!平常似乎很少见到。”“确实罕见。这种植物叫嘉德里亚,属于兰花的一种。”太太马上话多起来,开始有些情绪激动。见此情况,俞小姐马上接着问:“的确很美,会不会很贵呢?”“很昂贵。”这盆盆栽就要800元,大概有希望成交。 俞小姐想:我的天然食品也是800元,于是慢慢把话题转入重点:“每天都要浇水吗?” “是的,每天都得细心养育。” “那么,这盆花也算是家中的一分子喽?”这一句话果然发挥了效用,立刻让对方觉得俞小姐真是有心人,于是开始倾囊传授所有关于兰花的学问,而俞小姐也聚精会神的听,中途告一段落,与小姐就把刚才心里所想的事情说出来:太太,您今天买我们的天然食品,就当作今天买一盆兰花吧。”结果那太太竟爽快地答应下来。她一边打开钱包,一边还如此说道:“即使我女儿或我丈夫,也不愿听我嘀嘀咕咕讲这么多,而你却愿意听我说,甚至能够理解我这番话。希望改天再来听我谈兰花,好吗?”

员工结构搭配的要求是()。

A. 能力大小
B. 年龄
C. 性别
D. 知识
E. 性格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