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某中学初三学生小赵,考试成绩一直不佳。班主任召开家长会时,特别将小赵提出来,说:“我们班有几个差生,考试成绩一直落在全班后面。”请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分析这位班主任的说法。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李老师是新从师范学院分配到学校的大学毕业生,刚刚参加工作,对如何管理好班级没有什么经验。他于是向老前辈王老师请教。王老师说:“对于一个老师来说,最重要是如何给学生一个下马威,建立自己的威信。”王老师还举了一个大多数老师如何对待上课讲话学生的例子。他说如果有学生上课讲话,被老师眼光扫巡后还不自觉停止,就把他请到办公室去,以免影响别的同学,同时又可杀一儆百。老师对请到办公室的学生开始都不理睬他,这叫“冷处理”。学生呆在成人堆里,不久便会不自在,开始焦虑,渴望回到同学中去。这时教师开始处理问题了。在“你觉得你今天犯了什么错误?”这个问题的回答上,如果学生表现出不认错、不合作的态度,教师会使用的一招就是找来一份报纸,让这个学生从开头读到尾,“你不是喜欢讲话吗?今天让你讲个够。,’不念完报纸,学生当然也不能离开教师的办公室。不过,大多数进了办公室的学生很快就会就范。下面一个步骤就是老师跟学生订下处罚条约。“如果下次讲话被我抓住了怎么办?”学生为了急于离开办公室,会胡乱想出一些自我惩罚的办法,如写检讨、自己打自己嘴巴等等。通过这样处理,班里会很长一段时间没人敢犯这样的错误。学生都服服帖帖的。试问:1.案例中教师处理学生的方式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有什么危害?2.结合案例谈谈如果理解学生的社会地位?3.请你谈一谈如何树立教师的权威。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相结合,培育德智体等全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A. 劳动人民
B. 革命斗争
C. 社会实践
D. 生产劳动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A.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 毛泽东思想
D. 邓小平理论

我国1982年宪法中对教育目的的表述是: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等方面全面发展。

A. 德智体美
B. 德育、智育、体育
C. 品德、智力、体质
D. 德育、智育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