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让座,你能做到吗? 当老人、孕妇登上座无虚席的公交车时,坐在座位上的你是选择让座,还是视而不见?日前,记者登上上海市部分公交车、地铁轻轨车厢进行探访,发现面对“给老弱病残孕让座”这一连小孩子都能脱口而出的基本文明行为,并不是每个乘客都能主动做到的。 日前一天上午10时,记者在地铁1号线行至陕西南路站时,看到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年夫妇互相搀扶着走进车厢。离他们最近的一对中年男女本来聊得正欢,当他们眼角扫到老人时,忙从包里拿出报纸摊了开来,躲在报纸后面窃窃私语。老两口四处张望了一下,发现已没有空位,老先生忙嘱咐妻子抓紧扶栏。从陕西南路站到马戏城站,车厢里始终没有一人起身给老夫妻俩让座。 公交车上大多设有老弱病残孕专座。前天,记者在76路公交车静安寺站上车时,看到车厢里的专座上坐着一位年轻男子,而就在专座旁边,一位身怀六甲的孕妇一手拎着包,一手抓着扶栏,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可这位年轻男子对此却无动于衷,往窗外看了一会“风景”,随即从包里摸出MP3开始听歌。站在一旁的一位中年妇女看不过去了,上前推推年轻人,说:“小兄弟,给这位孕妇让个座吧。你看人家站着多吃力!”年轻人嘟囔了几句,心不甘情不愿地站了起来,让出了座位。 对于乘客的表现,司售人员最有发言权。“现在,主动让座的乘客比以前多了很多。但还是有一些乘客需要经过我们提醒和劝言才肯配合。”37路车队的一位售票员称,有些线路较长,为能坐上座位,乘客花很长时间排队,自然不情愿把“战利品”拱手让人。 “给别人让座时,对方说一声‘谢谢’,让我觉得让得值。但有些受座人的言行,却让我心里觉得很不是滋味。”市民李小姐告诉记者,她曾碰到过的一件“胸闷”事。一天,李小姐乘坐地铁2号线去朋友家做客,行至东昌路站,一对年轻夫妇抱着小孩上了车。李小姐和另外一位年轻人见状,立即起身让座。年轻夫妇没有一句感谢话,一家人一起坐下。这时,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先生进入车厢,李小姐礼貌地提醒那位年轻父亲:“请给老人让个座吧。”可他却淡漠地回了 句:“他还站得住呢!”李小姐愤懑不平地说:“以后谁还会给你让座?” 前几日,记者乘坐公交车,上车时车内已无空位。一位孕妇与记者同站上车,站在正对后门的座位旁,车一启动,孕妇打了个踉跄。“请给这位怀孕女士让个座吧。”售票员对座位上的一位中年妇女说。“车里这么多人坐着,你干嘛非叫我让啊?”中年妇女满脸的不乐意。售票员正欲进一步劝说时,一位年轻人站了起来,对孕妇说,“来,坐这里吧。”此时,全车人向年轻人投来赞许的目光。
查看答案
“谁是最后一位?”俄罗斯人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常驻莫斯科,俄罗斯人良好的社会公德在记者的脑海里打下了深深的印记。它体现在俄罗斯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了绝大多数人的自觉行为。这看似小事,不足为奇,却发人深省。 从感触最深的事情说起。在莫斯科街头的理发馆里,每位新进来的顾客都会主动询问:“谁是最后一位?”他们在弄清自己前面的顾客后就坐下来静心等待。顾客排队时坐在哪里并不固定,但前后次序不会出现任何差错。 俄罗斯良好的社会风尚不仅体现在理发馆,在商店、超市、餐馆、售票处和所有营业场所,同样秩序井然。排队“加塞儿”被看成是极其缺乏教养的表现,这种现象十分罕见。莫斯科的地铁、电车和汽车在上下班高峰期也相当拥挤。即便如此,人们依然有序上下车,根本看不到蜂拥而上、争抢座位的现象,有时反倒会出现两个陌生人相互谦让的场面。不管车上人多人少,也都听不到令人生厌的喧哗和嬉闹。俄罗斯城镇的大街小巷总是干干净净,记者开始还以为,这完全是清洁工人的功劳,后来才发现,主要是因为人们没有随地吐痰和乱扔废弃物的坏习惯。 俄罗斯人有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他们经常光顾剧院和音乐会。节目演出期间,不会有观众在剧场里随便走动,迟到者往往等演出休息时才进场。演出结束后,所有观众起立,用鲜花和掌声向演员表示感谢和鼓励,而且一般总是在演员谢幕完毕后才离开座位。
警钟长鸣 当今社会已进入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时代。互联网以其交互性、开放性为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无限广阔的空间,成为他们获取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大学生是最具活跃性的群体,网络已经深入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情感等各个领域。与此同时,由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性,大学生在网上 “玩火”及网络犯罪等现象不断增加。 镜头一 新疆两名大学生盗取他人密码,并以此要挟事主。警方根据银行账号,顺藤摸瓜,将其抓获。受害人樊某等六人是网吧的常客,迷上了一种名为“传奇”的网络游戏。就在他们为这种游戏着魔的时候,陆续发现自己的游戏人物密码被盗用,因不能升级而无法继续玩下去。没过多久,他们就收到盗号者的要挟:用钱赎回密码。根据盗号者提供的联系方式,六名受害人在网上聊天室与该人联系上了,此人提出自己已盗取他们使用的游戏人物密码,如果想继续使用,就将1300元人民币汇入其农业银行金穗卡账户上。 六名受害人在将1 300元人民币打进对方银行账号的同时,也向警方报了案。根据银行账号,警方很快查明,该账户是新疆某高校一名在校大学生的,根据开户者的登记资料,警方很快找到两名盗号者。两名盗号者对敲诈勒索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由于他们都是在校大学生,有关两名盗号者的信息警方只透露:这两名“黑客”自小就比较痴迷电脑,年龄只有20岁。 镜头二 2006年底至2007年初,一个被称为“熊猫烧香”的病毒成为所有网民的噩梦。被它感染的文件都被改成了熊猫举着三根香的模样。“熊猫烧香”不仅破坏用户系统,毁坏应用软件,删除备份文件,中止反病毒软件,还盗取账号等,真是无恶不作。更可恶的是,该病毒传播速度快,危害范围广,还会化身数百个变种不断入侵个人电脑,感染门户网站,击渍企业数据系统,由其造成的损害无法估量。 “熊猫烧香”病毒由某技校毕业生李俊制作,雷磊对其提出了修改建议后,于2006年底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和出售。该病毒使李俊个人网站的流量突然大幅提升。王磊看到这一情况后,主动与李俊等取得联系,并计划通过“熊猫烧香”营利。从2006年12月至2007年2月,李俊因“熊猫烧香”病毒获利14.5万元,王磊获利8万元,张顺获利1-2万元。 “熊猫烧香”在互联网上的广泛传播,导致山西、河北、辽宁、广东、湖北、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众多的电脑无法正常运行。 2007年2月,李俊、王磊、张顺、雷磊四人分别被仙桃市公安局抓获归案。王磊、张顺在归案后退回了所得的全部赃款,李俊交出赃款和“熊猫烧香”病毒专杀工具。全国首例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大案——“熊猫烧香”案告破。 2007年7月,备受社会关注的“熊猫烧香”案一审宣判,认定李俊等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名成立,依法判处李俊有期徒刑4年。
社会公德在校园 镜头一:大学课堂一幕——讲台上,授课教师声情并茂,激情四溢;讲台下,听课学生紧握手机,猛煲“电话粥”。 镜头二:饭后的学校食堂里——餐桌上到处杯盘狼藉,不远处墙上张贴的“用餐后请主动返还餐具”的提示语格外醒目,却少有人理会。 镜头三:上课时间已过,迟到的学生推门而入;下课时间未到,早退的学生扬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