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背景]
为解决D湖水患及J市用水问题,在Z省H市附近的M河上修建了一座大型水库工程,建设单位A通过公开招标投标,选择施工单位B承担该建设项目的主要建筑物水库大坝的施工任务,并在招标文件和签订的施工合同中提供了有关工程项目及施工现场的各种所需技术资料,包括地质情况、当地自然条件及当地材料的情况。
该水库大坝坝型为粘土心墙土石坝,由当地砂砾料做成的坝壳及当地高粘性土料做成的心墙防渗体组成。由于该地区的粘土含水量较高,施工中采用了挖土机开挖粘土,汽车直接运输上坝,分层铺填、分层碾压的施工方案,合同工期为5年。开工后,在进行粘土心墙施工中发现,其质量出现很大问题,设计要求的干容重难以达到,存在“橡皮土”问题。
在此情况下,由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各方经过仔细研究,最终明确所产生的质量问题是由于土质含水量过高、施工方案工艺不当的原因所致,为此重新拟定了施工方案,并做了现场碾压试验,结果新施工方案能达到质量要求。对已完部分填方工程返工重做也达到了质量要求,为此拖延工期为3个月,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0万元。
[问题]
1.按照《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根据工程质量事故所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大小,检查、处理事故对工期的影响时间长短和对工程正常使用的影响,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可分为哪几类?该质量事故属于哪一类?为什么?
2.造成该工程质量事故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分别是什么?
3.在该工程质量事故中施工单位应当负什么责任?为什么?
4.该工程质量事故中,设计单位只提出了对填筑土方的质量要求,而未对当地土质情况及其使用提出技术上的建议,更未提请施工单位予以重视,设计单位应负什么责任?为什么?
5.监理单位在该工程质量事故中应当负什么责任?为什么?
查看答案
搜索结果不匹配?点我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