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鲁迅先生曾在《无声的中国》中写道:“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来,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拆屋效应”的一项是:

A. 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先给学生比平时多的题目。等学生有所反应的时候,再说可以选做里面的一些题目
B. 书店里,萧红首先要求爸爸买一套价值近千元的诗集,爸爸不同意,转而要求买另外两本较便宜的书,最终如愿以偿
C. 请各家家庭主妇在一份呼吁安全驾驶的请愿书上签名。两周后,问这些主妇能否在她们的前院立一块写着“谨慎驾驶”的告示牌。结果,先前签过名的55%以上都会同意。而没有签名的只有不足17%的接受这一要求
D. 谈判桌上,为了使对方接受自己的500万的赔偿要求.小张在此之前先提出一个800万的赔偿数额.最终使其接受该要求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A. 心源性哮喘
B. 支气管哮喘
C. 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
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喘息型)
E.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紫肿型)

有人认为,所有的人文素质,最后都在是否“自觉”的内化中得到印证。人难免会迷茫、做错事、遇到各种挫折,关键就在于,能否有足够的、合理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能力来纾解压力,以说服自我、超越自我。人要活出幸福的滋味,就必须得对自己有充分的认知。所谓自知之明,自知之后,才能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也才能指导自己的所作所为。只有当我们客观地认知自己之后,许多事情才不会庸人自扰,才会安守本分,乐在其中。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的是:

A. 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
B. 我们应学会充分认知自己
C. 庸人自扰多源于没有自知之明
D. 人文素质最终体现在“自觉”上

假设第十三届西博会签约仪式现代服务业集中签约项目个数及投资额分别比上一届增长21.6%、29.8%,则其平均投资额比上一届:

A. 降低7.6%
B. 提高7.6%
C. 降低6.7%
D. 提高6.7%

出个门,还要如此这般 ,不明 的人,恐怕要笑话了。然而这风格放在梁存秀身上,却也正是人事相宜。搞了大半辈子形而上的哲学,所奉守的,不外“真我”二字。他既要真我无亏,行起事儿来,一举一动便都不能 。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心谨慎 事理 马虎
B. 敷衍了事 就是 疏忽
C. 郑重其事 就里 苟且
D. 一丝不苟 低细 苟同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