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在清朝,由中央发往各地的机密文件叫“钉角文书”,就是在文书的右上角打个洞,穿个纸捻儿,就算是机密了,传递途中,有的经手官吏就会拆开偷看,有个老知县,边抽鸦片边偷看一份过境的机密文件,不小心竟把文书落在了烟灯上烧掉了一个角,老知县吓坏了,知道闯了大祸,急招师爷,寻求解脱之法,师爷沉思片刻,索性取过被烧角的文书放在烟灯上烧了个干净,接着找来一张同样的空白纸,封进那原封套里,照旧钉了角,让县官派人向下一站发去,并解释说:“这份文件向下传,不外乎碰到两种情况:下一站官员如果是个不偷看机密文书的老实人,他自然原封不动地向下传递,这样县太爷你平安无事,如果下一站官员也象你一样,是个偷看机密的不老实人,那么他拆开后发现是一张白纸,也决不敢声张,因为一声张自己先担个擅自偷看的罪名,于是文件也会平安地走过下一站并陆续传递,这样你就会安然无恙。”老知县大喜,谢过师爷。请把师爷的思路用一个二难推理表达出来,并指出这是二难推理的什么式?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相传古时候有两座怪城,一座叫”真城”,一座叫”假城”。真城里的人个个说真话,假城里的人个个说假话。一位知晓这一情况的旅行者第一次来到其中一座城市,他只要问遇到的第一个人一个答案为”是”或”否”的问题,就会明白自己所到的是真城还是假城。 以下哪个问句是最恰当的?为什么?请把推理过程写出来。并指出什么推理的什么式。 A.你是真城的人吗? B.你是假城的人吗? C.你是说真话的人吗? D.你是说假话的人吗? E.你是这座城市的人吗?

某地住着甲、乙两个部落,甲部落总是讲真话,乙部落总是讲假话。一天,一个旅行者来到这里,碰到一个土著人A。旅行者就问他:”你是哪一个部落的人?”A回答说:”我是甲部落的人。”这时又过来一个土著人B,旅行者就请A去问B属于哪一个部落。A问过B后,回来对旅行者说:”他说他是甲部落的人。” 根据这种情况,对A、B所属的部落,旅行者所做出的正确的判断是下列的哪一项?为什么?写出其推理。 A.A是甲部落的人,B是乙部落的人。 B.A是乙部落的人,B是甲部落的人。 C.A是甲部落的人,B所属部落不明。 D.A所属部落不明,B是乙部落的人。 E.A、B所属部落不明。

黄土汤中的反佐药是:( )

A. 犀角
B. 阿胶
C. 甘草
D. 黄芩
E. 附子

《金匮》云:“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治以:( )

A. 柏叶汤
B. 黄土汤
C. 麦门冬汤
D. 泻心汤
E. 胶艾汤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