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唐朝科举考试中,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其考生有两个来源,即生徒和乡贡。“生徒”是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官办学校)送往尚书省的应试者,“乡贡”是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由此可知,唐朝的科举考试()

A. 注重考试资格的公平性
B.承认私立教育的合法性
C.排除恩荫入仕的可能性
D.堵塞了门阀入仕的途径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唐太宗继承帝位后绘制二十位功臣于凌烟阁,言道:“于兹十有馀年,斯盖股肱罄帷幄之谋,爪牙竭熊罴之力,协德同心,以致于此。”唐代多次增加凌烟阁功臣名单,唯独武则天时期名相狄仁杰未上凌烟阁。其原因可能是受()

A. 宗法制的影响
B.分封制的影响
C.藩镇割据的影响
D.相权膨胀的影响

因为缺乏必要的交通保障,所以分封制成为西周的可能选择。照此逻辑,以下说法最合理的是()

A. 秦朝修建驰道使郡县制的存续成为可能
B.隋朝大一统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C.唐朝政通人和促成了经济文化的大繁荣
D.明清专制主义的强化使学术风气很沉闷

明朝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上》云:“中外大小臣工上封事,外有通政司,内则会极门,俱有号簿,惟内阁独得进密揭,盖心膂近臣非百司得比。„„外廷千言,不如禁密片语。”这反映出明代内阁()

A. 上升为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
B.通过“密揭”,获得决策权
C.对其它中央机构有一定牵制
D.使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近年河南省发掘的9000年前贾湖文化遗址中,发掘出我国最早的碳化稻米及石磨盘、磨棒、石铲等实物资料,这表明()

A. 我国农业起源于本地区
B.当时南方的稻作推广到中原,改变北粟南稻格局
C.当时本地先民生产生活比较先进
D.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