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陆地地形特征按照高程和起伏可分为山地、丘陵、 、高原和 等类型。2. 地球是太阳系自中心向外第 颗行星。3. 地磁场组成三部分: 、变化磁场、 。4. 地核根据地震波传播特点可进一步分为三层:外核、 和内核。5. 摩氏硬度计中 、3、 、9分别对应代表矿物为石膏、 、石英和 。6. 是指主要由地球内部能源引起的地质作用。7. 发生沉积作用的原因: 减小、 减小、碎屑过多。8. 代表性的侵入岩:酸性岩类— 、中性岩类—闪长岩、基性岩类— 。9. 构成恒星的气体主要是 ,其次是 ,其他元素很少。10. 海底地形特征大致可分为 、 和大洋中脊三个大型地形单元。
11. 海水运动的形式: 、潮汐、洋流、 。12. 地球内部以 和 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13. 摩氏硬度计中 、 、10分别对应代表矿物为磷灰石、石英和 。14. 内部地质作用主要包括 、 和构造运动。15. 成矿作用是地质作用的一部分,按作用性质和能量来源不同,可分为 成矿作用、外生成矿作用和 成矿作用三大类。16. 在地球上用肉眼观察到的恒星的明亮程度被称为 。17. 开普勒第 定律指出,行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18. 在上地幔上部存在着一个软流圈,软流圈以上的上地幔部分与地壳一起构成 。19. 摩氏硬度计中3、7、9分别对应代表矿物为 、 和 。20. 是指主要由地球外部的能源引起的、发生在地球表层的地质作用。
21.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主要有气候、植被、 和岩石特征等。22. 碎屑物质在水流中的三种运动状况包括: 、 和滚动。23. 代表性火山岩(熔岩):酸性岩类— 、中性岩类— 、基性岩类— 。24. 引起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 及化学活动性流体。25. 地球 面和地球 面的交角是23°26′。26. 通常垂直气压梯度力比较大,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的 倍。27. 地震波主要包括 、横波和 。28. 中生代时期鸟类、 开始逐渐形成。29. 陆地上大多数河流最终都注入 ,所以 应是河流的最终侵蚀基准面。30. 搬运作用包括机械搬运,化学搬运和 三种类型。
31. 岩浆作用可分为 和喷出作用。32. 根据地震的形成原因,可把地震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 等。33. 从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方式来看,可将板块边界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边界、 边界和平错型(剪切)板块边界。34. 成矿作用按作用的性质和能量的来源不同,可分为内生成矿作用、 以及 三大类。35. 如果日月 且正好在 上,则发生月食。36. 恒定组分在约 千米以下的低层大气中,其组成几乎是可以看成不变的。37. 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圈,由于软流层物质已接近熔融的临界状态,因此它成为 的重要发源地。38. 显生宙是指 亿年至现在。39. 河流的支流汇入主流或者湖泊,这 和 就是河流的局部侵蚀基准面。40. 在洪流中往往推移、跃移和 三种方式同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