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人工智能对人类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对此,技术乐观派认为人工智能为人类发展更新了“发动机”,悲观派则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导致“人类的终结”。对人工智能社会效用的评价是
A. 对主体需要发展程度的认知性评价
B. 对客观需要发展规律的真理性评价
C. 对主体情感、兴趣和爱好程度影响的主观性评价
D. 受客观事物发展性及其满足主体需要的价值性评价
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A. 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 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 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 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人的视觉感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380nm (纳米)到780nm,称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的颜色,一般来说, 700m 为红色,580nm 为黄色,510nm 为绿色,470nm 为蓝色,400nm为紫色。这种现象表明
A. 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觉
B. 人的感觉所具有的生理阈限是人认识能力的界限
C. 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
D. 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
“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敏锐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作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
A. 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
B. 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
C. 人不仅有直觉还有想象
D. 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