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生态文明是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在对人的活动意义进行深刻反思之后提出的文化变革目标。早在19世纪,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作出了警惕自然界报复的预言,并且说:“只有一个在其中有计划地进行生产和分配的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才能在社会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正像一般生产曾经在物种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一样。”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及生态问题生产的实际领域,生态文明应当是物质文化的进步状态,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构成一个逻辑序列。
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

A. 生态问题其实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生态问题与社会问题紧密相关
B. 生态破坏的社会根源是社会生产组织并未自觉、有计划地进行生产和分配
C. 生态文明的建设,其实就是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D. 要解决生态文明的建构问题,还得回到《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立场上去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典型,以红质黑纹的彩陶为其特征。其后的龙山文化,则以薄质紧硬的黑陶为其特征。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和器物上的花纹判然不同。黑陶上也有这种刻画,但为数不多。我国后来的器物上,无论是陶器、铜器或者其他成品,有“物勒工名”的传统,特别是殷代的青铜上有一些表示族徽的刻画文字和这些符号极相类似。由后以例前,也就如由黄河下游以溯源于星宿海,彩陶上的那些刻画记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
在本文中“由后以例前”中的“后”是指()。

A. 龙山文化中的黑陶花纹
B. 殷代青铜上的表示族徽的刻画文字
C. 半坡遗址中彩陶上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
D. 仰韶文化彩陶上的花纹

从给出的几句话中选出有语病的一句()。

A. 现在,我们的城市到处可见摩天大楼,从远处看和国外的大都市没什么两样,但近看就差强人意了,在许多细节设计和创意上差距非常大
B. 细想历史,王充之后,惟李贽、鲁迅有此逆俗的风骨,然而红尘蔽世,智者的文字,仿佛是孤寂的文本,只在俗世里散着奇异的光
C. 庙会的研究也引发了他对更大问题的思考:在历史上,道德说教与民众实践之间到底有多大差距
D. 有些人本来很有造诣本事,但就是见不得人家超越自己,否则,就下暗绊使阴坏,干出嫉贤妒能的蠢事来

行政相对人:是指作为行政行为对象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及权益受行政行为影响的利害关系人。
关于行政相对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行政相对人是行政法律关系中作为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的个人、组织
B. 行政相对人的权益受到行政主体的影响
C. 行政相对人与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
D. 行政相对人与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是不平等的

目前,中国政府发展面临着双重压力: 深化改革,从“放权让利”转向注重“产权”与“制度”; 实现政府自身变革。

A. 先要 要
B. 既要 又要
C. 除了要 还要
D. 一边要 另一边要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