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尚书台所设诸官曹中,主理刑狱案件官曹的是:
A. 吏部曹
B. 民曹
C. 二千石曹
D. 都官曹
下列关于汉代监察法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汉承秦制,御史大夫仍为中央监察长官,负责统率御史台监察百官。其后随着政府官制的调整,御史中丞称为御史台的负责人,行使中央监察权力
B. 丞相司直为丞相属官,负责监察中央百官政务过失
C. 新设贵官设司隶校尉,位在三公之下、九卿之上,负责监察朝廷高官和京畿三辅(司隶)地区的官吏和大案要案
D. 十三部刺史为汉武帝时设立,负责监察天下郡县权贵不法案件。终汉之世,部刺史的巡察范围“部州”始终作为监察区存在,不得干预地方行政事务
下列关于汉代诉讼法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由专职官员发起的检举控诉,称为“查举”和“举劾”
B. 对于刑狱案件,一般直接进行审理;对于财讼案件,一般首先要进行调解息讼,不果者才进入审判程序
C. 凡有爵者犯罪,无论等级,依汉代律令皆应先请示皇帝,称为“上请”
D. 如果刑罚定为死刑的,依照汉代流行的“天人感应”学说,应于秋冬季节执行,不得在春夏万物滋长季节执行
下列关于汉代诉讼法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汉代法律规定,如犯罪被捕者为青壮年男子且无官爵的,应佩戴刑具,称为“系”
B. 汉代法律规定,如犯罪被捕者为官僚贵族的,享有不佩刑具的特权,称为“免系”
C. 在汉代司法传统中,经常由皇帝、刺史、太尉对在押囚犯是否存在冤情进行询问核实,称为“录囚”
D. 在汉代司法诉讼中,“春秋决狱”是一大历史特色,法官经常援引儒家经义对法条进行释读,以求法律与儒家主张相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