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E.巴赫强调其情感的戏剧性表达,主题具备动机性质、处理旋律出人意料,甚至不顾18世纪中下叶已被公认的习惯方式,这不仅使他体现了“维也纳古典乐派”才具有的意识和热情,同时也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所追求的强烈情感特征。C.P.E.巴赫不同于前古典时期意大利的交响曲风格,也不同于波希米亚的曼海姆乐派,他是受狂飙运动影响的德国作曲家。
查看答案
维也纳的作曲家也加入了早期交响曲的尝试与探索。蒙恩、瓦根塞尔和迪特斯多夫都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A. 对
B. 错
斯塔米茨交响曲Op.8,No.1(D大调)的第1乐章,包含呈示、展开、再现的几个部分,展开部虽然还很短小简单,但已体现出调性不稳定的典型特征;呈示部的第一主题与第二主题之间,无论在调性上,还是在音乐的气质与素材细节上都形成对比,并且以渐变的音响力度,酝酿、衬托出强烈与柔和、紧张与松弛间的相互对置。第一主题包含3个因素,主要乐思由弦乐陈述。再现部时,第2与第3因素的位置有所颠倒,呈示部的1--2--3顺序,变成再现部的 1--3--2。属调上的第二主题更为抒情,在小提琴的震音背景上,由2支双簧管(或单簧管)陈述。再现部与展开部的衔接虽显唐突,但在调性上,实现了与第一主题D大调的调性统一,而这正是奏鸣曲式所必须的要素。
A. 对
B. 错
蒙恩是第一位创作带小步舞曲的4个乐章结构交响曲的维也纳作曲家(1740),他的快板乐章奏鸣曲式再现部分对调性回归与统一的处理更为清晰;瓦根塞尔创作交响曲依旧偏爱三个乐章的结构,主题虽有意大利华丽风格的影响,但主题间已显示出更强的对比性,展开部的连接技法也有所拓展,终曲乐章有时以偶数节拍的回旋曲(rondo)来替代惯用的三拍舞曲。
A. 对
B. 错
迪特斯多夫的上百首交响曲作品,与海顿的交响曲创作基本属同一时期,他和海顿有许多相通的观念,奏鸣曲式更注重内部结构的合理性,一些松散的主题或动机具有更多的个性和对比力度,作品中对乐句的意外处理、节奏的突 然转换及小步舞曲的运用和主题的民间素质,都会让人感到迪特斯多夫与海顿风格的相近似。
A. 对
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