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七月流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每年夏历五月间黄昏时心宿在中天,六月以后,就渐渐偏西。时暑热开始减退。
B. 于七月之中有西流者,是火之星也,知是将寒之渐。
C. 秋季黄昏后大火星向西而下,就叫做“流火”。
D. 七月正处于仲夏时节,非常炎热,烈日悬挂空中,似乎火焰流动。
“觱发”与“栗烈”相比,哪一个词描述更寒冷的天气?
A. 觱发
B. 栗烈
“春日”在《汉语大词典》中一共有三个义项:1,春天,春季;2,春天的太阳;3,立春之日。“春日载阳,有鸣仓庚”中的“春日”应该是
A. 1,春天,春季。
B. 2,春天的太阳。
C. 3,立春之日。
“女心伤悲,殆及与公子同归”一句,前人有多种解释,你认为哪一种更恰当:
A. 采桑女感到忧伤,只怕强行被公子带回家去。(王力)
B. 感于采桑劳作辛苦,伤悲于春秋代序,时光流逝。(毛传)
C. 采桑女感于劳作辛苦,希望嫁给公子,故而伤悲。(郑玄笺)
D. “公子”是诸侯的女儿,采桑女担忧作为陪嫁的妾随同公子出嫁,因而伤悲。(姚际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