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43.2020年1月,青海省苟某因刻意隐瞒从武汉返乡事实,确诊新型肺炎,苟某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经公安机关初步侦查,苟某从武汉返宁后,拒不执行西宁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指挥部关于“重点地区人员须向社区(村)登记备案,并主动居家隔离”的要求,故意隐瞒真实行程和活动,编造虚假归宁日期信息,对自己已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刻意隐瞒,欺骗调查走访人员,且多次主动与周边人群密切接触。特别恶劣的是,苟某有意隐瞒其子与其一同从武汉返宁的事实,其子也多次在外活动,并密切接触人群。“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规定在哪一部法律中?(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行为法》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44.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请问,2021年1月2日,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将依据下列哪部法律?(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行为法》

45.2017年,杨某在电梯中劝阻老人段某不要吸烟,但双方因此发生了争执,段某猝死。田某(段某妻子)起诉杨某。一审法院认为,杨某的行为与段某的死亡之间无必然的因果关系,但段某确实在与杨某发生言语争执后猝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担损失。”一审法院根据公平原则,判决杨某补偿田某15000元,田某上诉。二审法院经审理查明:段某2007年做过心脏搭桥手术。根据监控视频显示,段某随着时间的推移情绪激动程度不断升级;杨某在整个过程中,情绪相对比较冷静、克制,二人只有语言交流,无拉扯行为,无肢体冲突。二审法院认为,杨某属于正当劝阻行为,杨某的行为与段某的死亡之间不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因此,杨某不应承担侵权责任。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四条的前提是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且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而本案中杨某劝阻吸烟行为与段某死亡结果之间并无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因此,一审判决适用法律错误,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二审判决是不是终审判决?( )

A. 是
B. 不是
C. 一般案件是终审判决,重大案件不是。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46.某商场经营者拒绝答复消费者就商品性能提出的询问,该商场经营者侵犯了消费者的( )。

A. 自主选择权
B. 公平交易权
C. 人格尊严受尊重权
D. 商品真实情况知悉权

47.2016年4月14日,于欢在母亲苏银霞和自己被11名催债人长达一小时的侮辱后,情急之下用水果刀刺伤了4人。被刺中的杜志浩自行驾车就医,却因失血过多休克死亡。2017年2月17日,山东省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故意伤害罪判处于欢无期徒刑。被告人于欢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2017年3月23日,南方周末一篇《刺死辱母者》的文章,把此案带到公众视野中。3月2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宣布将调查此案,并依法调查警察是否失职渎职。同日,山东省公安厅派出工作组,赴当地进行核查。5月27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上诉人于欢故意伤害一案。6月23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上诉人于欢故意伤害一案。相比一审以故意伤害罪判处于欢无期徒刑,二审虽然同样定为故意伤害罪,却依法判处有期徒刑5年。更重要的是,二审判决书中极为详细的事实还原,以及法庭对各方意见的一一回应,仿佛一场清凉的雨,终于让沸沸扬扬的舆论,客观全面地看待于欢的法律责任。假设杜志浩生前立有遗嘱,遗产由其父母继承,杜志浩死后遗产由谁继承?( )

A. 配偶
B. 成年子女
C. 父母
D. 兄弟姐妹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