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如果一国处于国内均衡但国际收支有盈余的状况,这时最适宜采用什么来调节经济

A.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B.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C.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D. 使本币升值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如果一国处于国内失业和国际收支逆差的状况,这时最适宜采用什么来调节经济

A. 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
B. 扩大货币供应总量
C. 提高汇率,使本币贬值的政策
D. 以上各种方法均可采用

比较绝对优势原理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异同,在我国目前经济状况下,你认为哪一种理论更加适合我国,为什么

人民币升值的“双刃剑”2012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到2012年10月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已经上升到6.2972:1的水平。人民币升值,中国制造业全球的竞争力将逐渐丧失,如果人民币升值10%,就等于出口价格提升了10%,而中国国内很多制造业的利润也只有5%左右,加上财政贴息,中国企业盈利水平平均也不到3%。平均3%的利润率怎么能调节10%的升值压力?伴随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加之人力成本太高而利润太低的缘故,很多外贸企业越来越难以生存,准备把厂子迁入东南亚国家。人民币升值对利用进口原材料进行生产的企业来说是个利好的消息,他们可以减少成本,人民币升值,最先受益的便是造纸行业,而随着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航空公司可以拿出更少的人民币偿还因飞机采购、航材采购而欠下的更多的美元债。问题:面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外贸企业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予以应对

1997年的泰国经验1997年亚洲爆发了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这场危机始于泰国,继而冲击了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并波及香港、中国台湾、韩国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韩国。这次危机是1997年5月投机者抛售泰铢所引起的。泰国传统以来就一直采取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1997年初,泰国房地产连年大幅度成长的泡沫经济崩盘以后,外资大幅撤出泰国。泰国政府为稳定泰铢对美元的汇率,便于外汇市场上大量抛售美元。然而,泰国政府耗尽50亿美元外汇储备仍无力挽救市场,在外汇储备终于不够用之后,7月2日泰国政府突然宣布泰铢浮动,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制。泰铢对美元的汇率在数日之内就下降50%以上。泰国在过去十年中,每年几乎都有8%左右的实质经济成长,但这些成长主要肇因于每年大量流入的外资。另一方面,这些外资主要投资于房地产与服务业,使得房地产价格上涨速度超过正常的经济增长率,泡沫经济于是出现。另一方面,由于贷款给房地产业者有厚利可图,银行业者便大量超贷款给这些房地产业者。虽然泰国经济快速增长,但增长的部门都属于房地产与服务业等非贸易部门,在进口需求大增而出口却没有增长的情况下,贸易赤字则不断累积。当敏感的外资感觉到泰国外贸赤字不断累积,且银行不断超贷的情况下,投机的外资便立即抽身而去。当外资在泰国的外汇市场上大买美元要离开时泰国时,若泰铢能立即反映市场,做某种程度的贬值,也许有些外资看在美元变贵的情形下,或许不会立即离开。但不幸的是当时泰国采行的是固定汇率,因此,当外资大买美元时,泰国央行就同时放出美元以稳定泰铢的比率。然而,此时,造成了更多的外资预期未来泰铢会贬值,同时由于目前美元对泰铢的价格还算便宜,于是鼓励更多的外资购买美元离开泰国。在外资不断撤离的情形下,泰国央行的外资储备终究无法抵挡外资大量购买美元,于是只得放弃泰铢对美元的固定汇率,而任由泰铢贬值,终于导致一发不可收拾的贬值。泰铢风暴在东南亚引起了“骨牌效应”,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先后宣布将汇率波动的幅度扩大,即实际上贬值,其后,投机浪潮又蔓延至韩国。韩国经济的严重问题终于爆发了。11月17日,韩国中央银行宣布停止干预,实行浮动汇率。之后韩元不断贬值,韩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严重恶化,12月2日韩国外汇储备下降到只有60亿美元,只相当于两个星期的进口额。危机爆发后,菲律宾首先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日本申请约10亿美元和约4.5亿美元的援助。8月中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安排了向泰国提供172亿美元的国际援助泰国计划。在12月初又安排了570亿美元的援助韩国计划。这些计划的目的是为了使这些国家摆脱日益恶化的金融危机。在这场金融危机中,除中国和中国香港货币兑换美元的汇率保持稳定外,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货币都受到了影响。这场危机对亚洲各国经济,特别是对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韩国的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影响了世界经济增长率。这次金融危机的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历时之久,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所罕见。问题:从金融危机的发生看影响汇率的因素,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查题题库